[实用新型]船舱跳板支撑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82168.7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1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劲;吴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6 | 分类号: | B63B9/0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3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舱 跳板 支撑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船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船舱跳板的支撑工装。
背景技术
在造船业中,为方便对船体的持续建造,需要在已建造好的其顶部和四周侧壁均设有肋骨的船舱中搭设供造船施工人员在其上进行操作的跳板,现有跳板的搭设是先在船体上的支撑构件处或侧壁上焊接一些用于支撑跳板承接横杆的竖向支撑杆;然后在跳板承接横杆上搭设跳板;由于船体造好时这些支撑杆、跳板承接横杆和跳板是要进行拆除的,而支撑杆拆除时必须采用割机,并且这些支撑杆割除后还要进行船体表面的打磨、补漆、火工等工序;不但会对船体的外观和结构强度带来不良的影响,造成船体的质量下降,而且增加了工作量和材料等成本,因此,如何制造出一种能有效避免在船体上焊接的、又能满足舱内跳板快速搭建要求的船舱跳板支撑工装,是当今船舶制造企业一直在寻求解决的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舱跳板支撑工装,该支撑工装可以解决现有支撑杆拆除时必须采用割机及割除后还要进行船体表面的打磨、补漆、火工等工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船舱跳板支撑工装,包括吊杆,所述吊杆的一端设有一侧开口的用于夹装在船舱顶部的夹头;所述夹头上设有穿装压紧螺栓的孔;所述吊杆的另一端套装有扣在跳板承接横杆上的活动扣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夹头另一侧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靠近活动扣件的所述吊杆的端头设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的长度为1.2米~ 1.5米;所述加强筋有两条;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12毫米。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吊杆的一端设有一侧开口的夹装在船舱顶部的夹头;夹头上设有穿装压紧螺栓的孔;吊杆的另一端套装有扣在跳板承接横杆上的活动扣件;这样,拆除时不必采用割机,只需将螺栓、活动扣件松开即可,不但避免了焊接割除时对船体的外观和结构强度带来的不良影响;拆装方便快捷,并且跳板通过吊杆连接于船舱顶部,有效节省了船舱中下部的作业空间,可使施工人员在有限的船舱空间内,上下同步施工;工作效率提高2倍以上;同时人力物力也获得了节约,按公司每年承接产品15艘计算,每年为公司节省劳务费111150元,节省材料费20250元,共节省成本13万多元;
2、由于夹头另一侧设有加强筋;不易产生夹码开口的情况,只要将夹紧螺丝上紧,不会出现松脱的现象,同时工装管端焊装的防脱限位钢板,更提高了跳板搭设的安全性;
3、由于靠近活动扣件的吊杆的端头设有限位板;不但能有效防止扣件意外松脱,而且还能起到将空心的吊杆封口,防止其内部进水锈蚀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图2、图3所示的船舱跳板支撑工装,包括吊杆1,吊杆1的一端设有用于夹装在船舱顶部的“U”型的夹头2;吊杆1的另一端套装有扣在跳板承接横杆上的活动扣件3;夹头一侧具有开口,该侧的夹头上设有穿装压紧螺栓4的孔;压紧螺栓4的一端穿过该孔进入夹头1的开口中;夹头1的另一侧设有加强筋6;靠近活动扣件3的吊杆1的端头设有限位板5;吊杆的长度为1.2米;加强筋有两条;加强筋的厚度为12毫米。
搭设船舱跳板时,将夹头的开口扣到船舱顶部的肋骨上,并根据搭载跳板的高度将活动扣件移至相应的位置扣紧在跳板承接横杆上,然后将压紧螺栓穿装进夹头上的孔中,再用扳手将螺栓拧紧;拆除时将螺栓、活动扣件松开即可,不必采用割机,不但避免了焊接割除时对船体的外观和结构强度带来的不良影响;拆装方便快捷,并且跳板通过吊杆连接于船舱顶部,有效节省了船舱中下部的作业空间,可使施工人员在有限的船舱空间内,上下同步施工;工作效率提高2倍以上;同时人力物力也获得了节约,按公司每年承接产品15艘计算,每年为公司节省劳务费111150元,节省材料费20250元,共节省成本13万多元。
实施例二
吊杆的长度为1.5米;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吊杆的长度为1.35米其余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21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中轴吊装工装
- 下一篇:一种船舶水舱的水流缓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