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无人飞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83255.4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6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超;张浙闽;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晟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D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潘聪聪 |
地址: | 10002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碳板 氢能 电池监控器 燃料电池系统 本实用新型 高压氢气瓶 导线连接 飞行平台 上表面 影响燃料电池 无人机飞行 光电吊舱 气动布局 气管连接 预设距离 重心不稳 固定座 螺旋翼 下表面 有效地 时带 碳管 整机 粉尘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无人飞行平台,包括:通过碳管固定座固定在一起的上碳板与下碳板的碳板架;燃料电池,固定在所述上碳板的上表面;氢能电池监控器,固定在所述上碳板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燃料电池间隔预设距离;高压氢气瓶,固定在所述下碳板的下表面。其中,由高压氢气瓶引出的气管连接到燃料电池上,燃料电池上由导线连接至氢能电池监控器上,至此,燃料电池由氢能转换成的电能通过导线连接到光电吊舱。本实用新型能防止无人机螺旋翼旋转时带起的粉尘进入到燃料电池和氢能电池监控器中,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整机的气动布局,同时解决了无人机重心不稳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无人飞行平台。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系统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以其零排放、高效率、高能量密度和质量轻等特点非常适合在航空领域应用。而燃料电池系统无人机可以广泛应用于国防、森林监测、救灾等众多领域,对比传统无人机,续航时间长、低噪音、低红外特征等优点。燃料电池系统无人机虽然有操作简单、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安全、环保、高能量密度、低噪音、等优点,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
燃料电池系统无人机因受飞行场地限制,无人机螺旋翼旋转时带起的粉尘常会进入到燃料电池中,因此,如何防止无人机螺旋翼旋转时带起的粉尘进入到燃料电池中,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是当前燃料电池系统无人机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无人飞行平台,包括:
碳板架,包括通过碳管固定座固定在一起的上碳板与下碳板;
燃料电池,固定在所述上碳板的上表面;
氢能电池监控器,固定在所述上碳板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燃料电池间隔预设距离;
高压氢气瓶,固定在所述下碳板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预设距离为30cm至40cm。
可选地,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下碳板的管箍垫以及固定在所述管箍垫的管箍,所述管箍用于固定所述高压氢气瓶。
可选地,所述管箍垫及所述管箍至少为2个。
可选地,还包括光电吊舱,固定在所述下碳板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氢能电池监控器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碳板架中的碳管固定座为4个。
可选地,所述碳管固定座上设有机臂安装孔,用于安装机臂。
可选地,位于所述上碳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碳管固定座的机臂安装孔之间的夹角为90°至100°;位于所述上碳板宽度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碳管固定座的机臂安装孔之间的夹角为80°至90°。
可选地,还包括机臂,安装在所述碳管固定座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无人飞行平台,解决了因燃料电池系统无人机飞行场地限制,防止无人机螺旋翼旋转时带起的粉尘进入到燃料电池和氢能电池监控器中,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整机的气动布局,同时将任务载荷固定在高压氢气瓶正前端,解决了无人机重心不稳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燃料电池无人机飞行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阅读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方案的特征和内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晟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晟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32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