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加热投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86173.5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4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蔡锦云;李步龙;谢容泉;李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豪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姜成康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加热 投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加热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热熔涂布机是将一种把在常温下为固体,不需溶剂、不含水份、在特定温度下会熔解的聚合物,温度到达熔点时一定程度变为能流动且有一定粘性的液体粘合剂粘合涂覆在基材表面的专用机械。目前给料方式有以下两种:
其一、专用的加热胶机,工作原理是,将固体物料投入胶料箱中,箱体四周和底部预埋有电加热丝,设定好熔化温度,待物料熔化由底部的齿轮泵经过预热的喉管输送至涂布头,此处输送的喉管必须预热至某温度,放置物料在输送过程由于温度下降造成在喉管内部冷固,该法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整套加热胶机,包括加热箱体,齿轮泵,喉管,设备昂贵;
2、大量物料投入箱体,经过四周的热传导,需要较长的熔化时间效率较低;
3、若操作不当,在输料过程中喉管温度下降,或者为及时清理及其容易造成喉管堵塞报废。
其二、现有的固体树脂的投料装置为采用内部装有加热油的回形管接触导热熔化固体树脂。
该投料装置存在如下不足:
1、固体树脂与回形管的接触面小,固体树脂熔化慢;
2、采用热传递加热方式,加热速度慢,物料在投料装置中需要停留的时间长,物料容易固化失效影响物料使用寿命,效率低;
3、由于物料受热的时间不确定,造成品质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受热面积大、高效的红外加热投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加热投料装置,所述红外加热投料装置包括支架外壳、红外加热部件、一级物料承载层和二级物料承载层;所述支架外壳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杆上方向下倾斜的投料口导板,所述投料口导板形成投料口;所述红外加热部件包括红外加热器和控制器,所述红外加热器安装在支架外壳的侧面;所述一级物料承载层设置于投料口下方,所述二级物料承载层设置于一级物料承载层下方,所述一级物料承载层、二级物料承载层为筛网,所述一级物料承载层的孔径大于所述二级物料承载层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大于3个;优选的,支撑杆为3-6个;更优选的,支撑杆为4个。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物料承载层的下方设置有下料口导板,所述下料口导板构成下料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料口的温度范围为25-70℃;优选的,温度范围为25-40℃。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加热器安装在支架外壳的两对立侧面或四周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物料承载层的孔径大小为1-5cm;任选的,所述二级物料承载层的孔径大小为5-10mm。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物料承载层、二级物料承载层的筛网由金属丝构成;优选地,由铜丝、不锈钢丝或铁丝构成。
进一步的,一级物料承载层的金属丝的直径为0.025mm-4mm;任选的,二级物料承载层的金属丝的直径为0.01mm-1mm。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可安装于任一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加热器的温度控制范围为50-200℃。
所述物料为热熔型树脂,在4-25℃为固态,加热至70-150℃为胶态,粘度范围为2000-1000000mPa.s。
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穿透过去。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吸收远红外线,这时,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红外加热具有穿透性,升温快,效率高;
2、物料多面受到红外线辐射,快速升温迅速软化;
3、多级物料承载层保持给料的均一性,进而可以获得稳定的物料品质;
4、红外灯管维修更换方便,成本低。
5、干净的加热过程,无需热风,无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加热投料装置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加热投料装置剖面立体图。
其中:1、支撑杆,2、投料口导板,3、红外加热器,4、控制器,5、一级物料承载层,6、二级物料承载层,7、下料口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豪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豪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861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灌胶控制机构
- 下一篇:填充胶储存瓶和填充胶涂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