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索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91116.6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2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光;张超;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26 | 分类号: | F16C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索护套。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很多拉索都需要穿过车身钣金上的过孔,由于过孔处的车身钣金较薄,很容易对过孔中的拉索造成损坏,且为了整车的密封性、降低驾驶室内噪音,因此需要在过孔中安装拉索过孔护套密封结构,以对过孔中的拉索进行保护,且密封此过孔,避免外界噪音从此孔传入。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拉索护套100',拉索护套100'的内部设有与拉索300'过盈配合的通孔1',拉索护套100'的外侧设有与钣金200'的定位孔卡接的凹槽2'。使用时,拉索300'穿过拉索护套100'的通孔1',再将拉索300'穿过定位孔,使拉索护套100'的凹槽2'卡接于定位孔上,实现拉索护套100'的安装。由于拉索300'与拉索护套100'的通孔1'过盈配合,导致拉索护套100'变形,对拉索护套100'的安装带来不便;另外,拉索护套100'为橡胶材质,容易出现凹槽2'与定位孔不完全卡接问题,导致拉索护套100'容易脱离钣金200'的定位孔,影响整车密封性及驾驶室内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索护套,解决拉索护套安装不便以及定位不可靠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索护套,其中,包括:套管,接头和端头,所述套管固定设置在钣金的定位孔内;所述接头包括主体、第一环台和第二环台,所述主体内套于所述套管中,所述主体设有与拉索插接的通孔,所述拉索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一环台和所述第二环台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侧,所述第一环台和所述第二环台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环槽;所述端头设有插接孔,所述端头通过所述插接孔外套于所述套管上;在所述插接孔上设有第三环台,所述第三环台与所述第一环槽卡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台位于所述主体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环台位于所述插接孔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三环台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台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台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插接孔上等间距设有多个凸环,所述凸环与所述套管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台的直径与和所述套管的外径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密封环,所述主体设有第二环槽,所述密封环外套于所述第二环槽上,且所述密封环的外侧突出所述主体,用于与所述套管抵接。
优选地,所述接头还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第一环台的一端,所述插接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索护套,包括:套管、接头和端头。套管固定设置在钣金的定位孔内,接头内套于套管上,接头包括主体和固定在主体的外侧的第一环台和第二环台,第一环台和第二环台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环槽。端头通过插接孔外套于套管上,在插接孔上还设有第三环台,第三环台用于与第一环槽卡接,进而实现将接头固定在套管上。预先将套管固定在钣金的定位孔上,并将接头和端头进行预装。将拉索穿过主体的通孔,使接头固定在拉索上,再将主体插入套管中,直至端头通过插接孔固定在套管上,即可完成安装,该安装过程省时省力。另外,各组件间连接较为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索护套定位不可靠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拉索护套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拉索护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索护套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索护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拉索护套、1'-通孔、2'-凹槽、200'-钣金、300'-拉索;
100-拉索护套、1-套管、2-接头、21-主体、211-通孔、22-第一环台、23-第二环台、24-第一环槽、25-第二环槽、26-插接部、3-端头、31-插接孔、32-凸环、33-第三环台、4-密封环、200-钣金、210-定位孔、300-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11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链轨连接器
- 下一篇:中频电炉用封闭式冷却塔循环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