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高频动态加密NFC和超高频RFID的门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91609.X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1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朝;王彬;顾伯华;李建军;胡永华;陆会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稻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4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频 进门刷卡器 门禁卡 后台系统 门禁系统 电磁锁 门禁 本实用新型 报警喇叭 高频动态 校验结果 双频 加密 读写器 读取 合法 门禁卡发卡器 动态加密 校验处理 不安全 识读 警报 放行 发送 一体化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高频动态加密NFC和超高频RFID的门禁系统,门禁后台系统、门禁卡发卡器、进门刷卡器、门禁卡、带电磁锁的门和报警喇叭,门禁卡是具有NFC动态加密功能和超高频RFID功能的双频门禁卡;进门刷卡器是集NFC和超高频一体化的双频读写器;进门刷卡器读取门禁卡的信息,并将其发送至门禁后台系统;门禁后台系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校验处理,并将校验结果返至进门刷卡器;进门刷卡器根据校验结果判断门禁卡是否合法,若合法,则打开电磁锁,放行持卡人员;若不合法,则不打开电磁锁,同时打开报警喇叭发出警报。本实用新型解决纯高频方案识读距离近和纯超高频方案不安全的弊端,形成了更加安全完善的门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禁系统,具体是一种基于高频动态加密NFC和超高频RFID的门禁系统,属于门禁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RFID门禁系统大多是基于13.56MHz高频技术的,只有个别极少量的门禁系统使用920M频段的超高频RFID技术。这些RFID门禁系统都是通过读取门禁卡内的ID,传回后台简单比较数据的有效性,进而控制电磁锁打开或关闭通行门/闸。其中,基于单一的高频(13.56MHz)技术的门禁系统,有以下不足: 高频读卡器读取距离近,识别范围小,使用不太方便。使用门禁卡开门时,需要持卡人员首先拿出门禁卡,然后把门禁卡放置在距离读卡器10厘米之内才能够正常读取卡片内容(通常是4厘米之内)。而基于单一的超高频RFID(920M频段)技术的门禁系统,有以下不足:超高频的卡片信息加密手段简单,易被破解和复制,从而产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漏洞,影响了园区的财产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高频动态加密NFC和超高频RFID的门禁系统,利用当前市面上安全性能极高的高频动态加密NFC技术和读取距离较远的超高频RFID技术相结合,解决纯高频方案识读距离近和纯超高频方案不安全的弊端,形成更加安全完善的门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基于高频动态加密NFC和超高频RFID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后台系统、门禁卡发卡器、进门刷卡器、门禁卡、带电磁锁的门和报警喇叭,所述门禁后台系统通过门禁卡发卡器将门禁卡与领卡人员绑定;所述门禁卡是具有NFC动态加密功能和超高频RFID功能的双频门禁卡;所述进门刷卡器是集NFC和超高频一体化的双频读写器;进门刷卡器读取门禁卡的信息,并将读取到的信息发送至门禁后台系统;门禁后台系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校验处理,并将校验结果发送至进门刷卡器;进门刷卡器根据校验结果判断门禁卡是否合法,若合法,则打开电磁锁,放行持卡人员;若不合法,则不打开电磁锁,同时打开报警喇叭发出警报。
所述进门刷卡器通过网线与门禁后台系统连接,用于数据的交互。
所述门禁卡包括超高频ID区域和NFC的ID区域,每个门禁卡的超高频ID区域和NFC的ID区域都写入唯一且相互关联的ID码,同时设有密码锁住这两片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NFC动态加密功能和超高频RFID功能的双频门禁卡。通过NFC动态加密技术使得门禁卡不可复制,卡片信息经过后台系统解密后才可以正确还原,杜绝卡片造假。利用超高频RFID技术,实现远距离读写,不需要持卡人员拿出门禁卡贴近读卡器进行刷卡,方便持卡人员,能加快通行速度。双频双ID模式增加验证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门禁后台系统,2、门禁卡发卡器,3、门,4、门禁卡,5、进门刷卡器,6、电磁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稻源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稻源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16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