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济实用型LED灯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95773.8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2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晶臣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32 | 分类号: | F21K9/232;F21K9/235;F21V3/06;F21V23/00;F21V23/06;F21V17/16;F21V1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济 实用型 led 灯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灯饰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LED灯条(灯丝)采用插件工艺封装的经济实用型LED装饰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发展,采用传统通的两(双)端通电方式的LED灯条(丝)封装的LED灯条(丝)玻璃灯泡,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由于LED灯丝在工作过程中发热,常规的生产工艺是将LED灯丝密封在充有导热惰性气体的玻璃泡壳内,通过气体散热来保证LED灯条的工作寿命,电气相连的LED灯丝两端的焊接与定位皆采用手工操作导致了工艺较复杂;此外,玻璃泡壳易碎的缺陷,导致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环节都存在玻璃破碎损耗的问题;尤其是,最终买家为了杜绝因破损带来的损失、投诉及产品售后服务成本,更愿意采购不易破碎的——如主要以塑料材质泡壳的LED灯丝灯泡,在此背景下,就出现了采用传统的两端通电方式的LED灯条(或称LED灯丝以下皆称为LED灯条)为光源,塑料材质可以为透明、半透明、乳白和彩色,等其他具有透光性且不易碎性能的材质作为LED泡壳的装饰灯泡,如图1所示的采用塑料泡壳2、主体由灯头1口圈部外壁用顶针挤压出内壁凸点11与塑料泡壳口部21进行铆合连接构成(以下称为:灯头口部内壁凸点铆接塑料泡壳技术)的LED灯泡,其中:所述的灯头1腔内包含设置有LED电源驱动组件14,驱动支撑固定件15,所述的灯头1内铆合(焊)有通电导丝A12一端的电气触点13和与所述的通电导丝A12的另一端电气相连的LED电源驱动组件14;所述的驱动支架固定件15置于塑料泡壳上沿口211上,驱动支架固定件15腔内放置LED电源驱动组件14;所述的塑料泡壳2内包含设置有双端通电LED灯条A22,起支撑及导通作用的两根“L”型通电导线支架23,所述的两根“L”型通电导线支架23的一端与LED电源驱动组件14电气极性相连,并穿过驱动支架固定件15引出,并与所述的LED灯条A22两端电气触点电气极性相连,如设定一端为LED灯条正极221,另一端则为LED灯条负极222,两“L”型通电导线支架23,分别与正极221,另一端为负极222焊接并使LED灯条A22与LED电源驱动组件14电气极性相连,且保持垂直固定。
工作时,LED灯条通电后发光,通过透光泡壳的透射、反射向周围发射光线,起到了和传统白炽灯类似的发光效果的同时,带来了很好的节能及装饰照明效果。
由于LED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采用以上所述方式组装的塑料泡壳的LED灯泡,其产品结构特点导致产品成本较高,尤其是人工及不良品成本,并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表现为如下问题,由于灯条的两端的电气极性触点与“L”型通电导线支架丝,只能通过手工焊接定位来实现与LED电源驱动组件电气极性相连和发光中心位置的定位,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如灯条歪斜、高低不一致、焊接虚焊,灯条报废,电弧焊接放电对LED的发光芯片一定比例的电流击伤隐患;此外,在单根LED灯条的情况下,会导致了一侧的光线被L”型通电导线支架丝遮住造成阴影和影响美观等一列问题;尤其是,采用了高温电弧焊接工艺,在没采用玻璃泡壳封装应用到的惰性散热气体的保护工艺的情况下,焊接部位裸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金属表面高温氧化腐蚀的现象,使得产品后期的慢性生锈等严重质量不良。
所以,从经济性、美观性、稳定可靠性角度方面考虑,仍欠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经济实用型LED灯泡,使用接插工艺方式将单端通电LED灯条与LED电源驱动组件进行固定和电气极性相连,结构简单且合理、生产方便且成本低,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具有良好光照装饰效果,生产过程中减少了手工焊接,避免了手工焊接带来的一系列缺陷和质量隐患,能减少大量人工,减少工厂的运营负担的同时还提升生产效率,此结构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产品能实现智能自动化生产,能提升工厂的竞争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晶臣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晶臣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57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