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吸能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99557.0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7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贾世鹏;张立玲;刘明卓;张楠;尹艳;马倩;要鑫;卫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组件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吸能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发生的碰撞越来越多,尤其是偏置侧向碰撞。提高偏置侧碰时车身整体的吸能效率,尽可能地保护乘客和驾驶员不受损害成为一大难题。传统汽车只有前侧和后侧设置有防撞梁和吸能段,在汽车发生偏置侧碰时不能有效地起到吸能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吸能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车辆吸能组件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吸能组件,包括: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在车身上且位于车辆的防撞梁后方;
至少一个柱状吸能装置,至少一个所述柱状吸能装置设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柱状吸能装置绕其轴线可转动以在受到碰撞体碰撞时分散碰撞体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柱状吸能装置沿竖直方向延伸地设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辆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柱状吸能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辆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所述柱状吸能装置,多个所述柱状吸能装置依次向后向车身的外侧倾斜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辆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柱状吸能装置分别包括:
滚轴,所述滚轴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滚轴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相连,所述滚轴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相连;
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滚轴上;
滚筒,所述滚筒形成为柱状,所述滚筒通过所述轴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滚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辆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滚筒的内壁面相连,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滚轴的外壁面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辆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的外径为4cm-6cm,内径为1cm-3cm,高度为3cm-5cm,所述滚轴的直径为0.5cm-1.5cm,长度为5cm-7cm。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辆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为聚丙烯-玻纤材料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辆吸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与车辆的大灯支架焊接相连,所述下横梁与车辆的防撞梁焊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吸能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吸能组件,通过利用柱状吸能装置的转动,将汽车发生偏置侧碰时产生的保险杠破碎物而造成的巨大撞击力转化为旋转动能,起到分散力量、减缓冲击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撞击事故带来的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吸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吸能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吸能组件与车辆总成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吸能组件与车辆总成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吸能组件与车辆总成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车辆吸能组件100;
安装部10;上横梁11;下横梁12;
柱状吸能装置20;滚轴21;轴承22;滚筒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吸能组件100。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吸能组件100包括安装部10和至少一个柱状吸能装置20。
具体而言,安装部10设在车身上且位于车辆的防撞梁后方,柱状吸能装置20设在安装部10上,柱状吸能装置20绕其轴线可转动以在受到碰撞体碰撞时分散碰撞体的作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9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