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玉米深松分层施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99839.0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5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开昌;李升东;李宗新;王旭清;司纪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15/02 | 分类号: | A01C15/02;A01C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7249 | 代理人: | 宋玉霞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分层 施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施肥用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玉米分层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化肥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们有意识地将化肥施入土壤,以提高土壤肥力,供给作物营养,达到作物高产、优质、低成本等经济目标的过程。
目前,为了减轻劳动次数和强度,对于玉米施肥农民倾向于一次性施用,但是我地玉米使用一次性施肥的比例很大,占60%以上,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如:一次性肥施肥的深度不够,影响种子萌发等,再者肥料在同一深度,不能满足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要;另外,往往一次性施入的用量较多,造成肥料的浪费,长此以往,造成土壤板结并导致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污染,农产品特别是人类食品的污染等,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应当尽量避免。
更有研究表明,一次分层施用肥料,比分次施用,以及一次大量施用的效果都好。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的实现玉米分层施肥的装置,满足整个玉米生长期的需求,也为农民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玉米分层施肥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的前端固定悬挂,在铲柄的后侧通过连接杆固定施肥管,施肥管的末端置于连接板后侧,所述的施肥管通过管壁分为三个肥料通道,三个肥料通道依次为肥料通道Ⅰ,肥料通道Ⅱ,肥料通道Ⅲ;肥料通道Ⅰ的出肥口对应通至挡板Ⅰ下侧,肥料通道Ⅱ的出肥口对应通至挡板Ⅱ下侧,肥料通道Ⅲ的出肥口对应通至挡板Ⅲ下侧;施肥管的上端连接肥箱,分层有效,分层肥料用量有效分割,一次性完成分层施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玉米分层施肥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的前端固定悬挂,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下端固定有开沟器,包括铲草板、铲柄,铲草板与铲柄固定连接,在铲草板的后侧固定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为与铲草板配合的弧状结构,在连接板上自上至下设置有三个凹槽,在每个凹槽的底部均固定有挡板,该挡板整体向下倾斜,三个挡板由上到下依次为挡板Ⅰ、挡板Ⅱ、挡板Ⅲ;在铲柄的后侧通过连接杆固定施肥管,施肥管的末端置于连接板后侧,所述的施肥管通过管壁分为三个肥料通道,三个肥料通道依次为肥料通道Ⅰ,肥料通道Ⅱ,肥料通道Ⅲ;肥料通道Ⅰ的出肥口对应通至挡板Ⅰ下侧,肥料通道Ⅱ的出肥口对应通至挡板Ⅱ下侧,肥料通道Ⅲ的出肥口对应通至挡板Ⅲ下侧;施肥管的上端连接肥箱。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有:
肥料通道Ⅰ、肥料通道Ⅱ和肥料通道Ⅲ的横截面积的比例为肥料通道Ⅰ:肥料通道Ⅱ:肥料通道Ⅲ=1:2:1。
肥料通道Ⅰ的出肥口与肥料通道Ⅱ的出肥口的间距为6-10cm,肥料通道Ⅱ的出肥口和肥料通道Ⅲ的出肥口的间距为4-8cm。
所述挡板Ⅰ、挡板Ⅱ、挡板Ⅲ上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均开设V型凹槽。
在铲草板靠近铲尖处固定有底脚板。
在开沟器的正后端固定有地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三个肥料通道,可以很好的实现玉米一次性的分层施肥,各层的施肥深度以及施用肥料的用量可控,肥料使用量提供三个肥料通道的不同截面积实现了精准的分布。对应在开沟器上有三个挡板,与三个施肥通道的出肥口相对应,实现将不同层的肥料有效覆盖,实现了各个肥层的有效分层和分离,确实做到有效分层,满足不同生长时期玉米根系对于肥料的吸收和利用。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玉米分层施肥装置,分层有效,分层肥料用量有效分割,一次性完成分层施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施肥管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施肥管出肥口处的示意图;
图4为开沟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开沟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悬挂,2-机架,3-肥箱,4-施肥管,41-肥料通道Ⅰ,42-肥料通道Ⅱ,43-肥料通道Ⅲ,401-肥料通道Ⅰ的出肥口,402-肥料通道Ⅱ的出肥口,403-肥料通道Ⅲ的出肥口,5-地轮,6-开沟器,61-铲柄,62-凹槽,63-底脚板,64-连接板,65-铲草板,66-连接杆,67-V型凹槽,7-挡板,71-挡板Ⅰ,72-挡板Ⅱ,73-挡板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998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