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干烧发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0650.9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4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焯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焯洪 |
主分类号: | H05B3/78 | 分类号: | H05B3/78;H05B1/02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干烧发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厨具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厨具产品上的防干烧发热管。
背景技术
目前,电热管已被广泛应用,它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热惯性小、便于控制等优点,因而被大量应用于液体加热类设备中。然而,由于电热管在非正常状态下使用时,即出现干烧状态时,电热管会在短时间内烧断甚至爆裂损坏,从而给使用者带来危险。针对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通过检测液面高度的控制电路来控制电热管的通断,虽然能够避免非正常状态下电热管损坏的情况,但是线路比较复杂,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因此,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内置热熔断体的电热管,这种电热管的电热丝与热熔断体串联,内置于不锈钢管中,这种电热管需要先填充镁粉后进行缩管,进行缩管时,批量加工一致性较差,而且很容易压坏热熔断体,从而使电热管批不合格率增加,无形中增加了制造成本。针对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另外一种内置热熔断器的电热管,这种电热管的热熔体与电热管为可装拆式插入连接,内置于不锈钢管中,虽然该电热管的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这种结构的电热管的电连接为插接式,电连接的可靠性较差,且结构复杂,加工工艺繁琐,生产效率较低,无形中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实用性广的防干烧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干烧发热管,包括发热管座及安装固定在发热管座上的发热管,其特点是:还包括有用于在150℃时切断供电控制线路而起到保护发热管作用的非自动复位限温器,所述非自动复位限温器的温度探头安装固定在发热管的外侧面上,所述发热管座上设置有供温度探头与非自动复位限温器之间的连接线穿过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连接在发热管座上的连接孔处的螺母、设置在螺母内的环形台阶上的防漏胶粒、设置在防漏胶粒两侧的垫片及与螺母螺纹连接的用于压紧防漏胶粒和垫片的螺丝,所述防漏胶粒、垫片和螺丝上共同形成有供连接线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线位于防漏胶粒处与防漏胶粒密封连接。
为了便于温度探头的安装固定,所述温度探头通过夹子或卡扣安装固定在发热管上。
为了使螺母的密封连接可靠,所述螺母通过焊接固定在发热管座上。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可靠,所述发热管座的边沿向外弯折并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胶圈。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地根据不同的加热要求进行调节,所述发热管并排且等间隔地设置有三支。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多种多样,以方便地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所述发热管为U形发热管或条状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巧妙地采用了150℃非自动复位限温器与发热管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结构,当容器内有水的时候,水温在100℃时,非自动复位限温器不会动作,当容器缺水时,发热管的温度迅速存送到非自动复位限温器的温度探头上,当发热管升温到150℃时,非自动复位限温器迅速切断供电控制线路,从而起到及时保护发热管不会干烧容断或涨破的作用,确保了用户人身及财产安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实用性强,成本低,而且发热管可设置有三支管,从而能够做到分三档工作,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灵活性。该实用新型符合国家质检局在质检时能通过缺水干烧的测试,可广范应用于厨具产品上实现加热用途。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由螺母、防漏胶粒、垫片及螺丝组成的密封装置,通过该密封装置对温度探头与非自动复位限温器之间的连接线进行密封,使容器内的水不会沿连接线泄露出来,有效地确保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从而为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实施提供了保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焯洪,未经陈焯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0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