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脉诊振动觉开发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1032.6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5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齐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向华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玉函小区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诊 本实用新型 核心电路板 橡胶管 显示屏 开发 按键输入模块 频率调节模块 外壳体上端面 外壳体内腔 外壳体前端 技术难题 结构原理 控制按键 显示模块 单片机 内侧壁 外壳体 振动器 电池 帮助 学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脉诊振动觉开发的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上端面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一侧设置控制按键,外壳体内腔设有电池和核心电路板,外壳体前端面设有橡胶管,橡胶管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振动器,核心电路板上设有单片机、显示模块、按键输入模块、频率调节模块,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有利于帮助手指对振动觉的开发,解决了脉诊学习中,对振动觉难以客观体验和开发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脉诊振动觉开发的装置。
背景技术
振动觉是脉诊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触觉,没有经过专门的开发训练难以掌握,目前脉诊的学习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口传心授,缺乏能够直观体验振动觉的工具,人体皮肤中含有振动感受器,能够感受到脉搏的搏动过程中同时具有的脉管壁上的细微振动,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手指振动觉开发训练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脉诊振动觉开发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脉诊振动觉开发的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端面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一侧设置控制按键,所述外壳体内腔设有电池和核心电路板,所述外壳体前端面设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振动器,所述核心电路板上设有单片机、显示模块、按键输入模块、频率调节模块,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显示模块、按键输入模块、频率调节模块,所述频率调节模块连接振动器;所述单片机采用AT89S51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频率调节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1的一端连接单片机模拟信号输入端口,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和运放器A1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和运放器A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1的输出端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2的阳极和电位器BP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Z2的阴极与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连接,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与+5V电源连接,电位器BP的另一端与运放器A2的反向输入端连接,运放器A2的同向输入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2的输出端通过输出端口与振动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外壳体的长度为20cm-30cm,宽度为10cm-15cm,高度为8cm-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按键信号通过按键输入模块10将按键信号进行处理后送入单片机8,单片机8与频率调节模块11连接,单片机8通过频率调节模块11将振动器7的震动信号滤波稳定调频后进行处理,将处理信息送入显示模块9显示结果,从而达到直观的脉诊震动结果显示,有利于帮助手指对振动觉的开发,解决了脉诊学习中,对振动觉难以客观体验和开发的技术难题。
(2)频率调节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1-R5、电容C1、C2和运放器A1组成二阶带通滤波器,可以有效地将通频带以外的信号过滤掉,从而消除谐波,提高调节频率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频率调节模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向华,未经齐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1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