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人脸及指纹生物特征识别的起重安全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3162.3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7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红;高钰敏;张艳波;谢邦天;蔡小雨;孙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微特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B66C15/00;B66C13/1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蒲艳紫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人脸 指纹 生物 特征 识别 起重 安全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具体涉及一种带人脸及指纹生物特征识别的起重安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起重安全监控系统中,一般设驾驶室对现有下位机进行监控。下位机一般监控相应的力矩限制器,行程限位器、重量传感器等进行监控限制等。但现有的起重安全监控系统几乎都是开机即用的,只要上电,设备均处于工作状态,只要能进入驾驶室,都可进行设备的操作。而所有操作均是指挥操作大型设备,一有不慎,则可造成机毁人亡,如何避免无关人员或不当值人员操作机器,是摆在工地管理员的安全上的最重要的现实问题。部分有安全意识的监管部分会要求进行持证上岗,或对司机室上物理锁或电子锁(用IC卡进行解锁)。但他人将司机室非法打开后同样可以操作机器进行起重施工。
以上均是人治,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司机或他人操作的可能。也有可能会有相应操作经验但不能进行本机械的操作。就比方说用驾照C来开货车一样,是不被允许的。所有这些监管按目前的常规方法均不能杜绝非法操作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人脸及指纹生物特征识别的起重安全监控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杜绝非起重机驾驶人员驾驶起重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人脸及指纹生物特征识别的起重安全监控系统,包括:指纹录入机,其安装于起重机门上,以录取驾驶人员的指纹;人脸摄像机,其安装于起重机驾驶舱内,以获取位于驾驶座椅上的驾驶人员的人脸;门禁/认证控制主机,其安装于起重机内,指纹录入机的信号输出端以及人脸摄像机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门禁/认证控制主机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和第二输入/输出端连接,门禁/认证控制主机用于接收指纹信号和人脸信号,并输出接收的指纹信号和人脸信号;远程服务器组,其通过网路连接设备与门禁/认证控制主机无线连接,远程服务器组内存储有合格驾驶员的指纹信息和人脸信息,远程服务器组用于接收门禁/认证控制主机发出的指纹信号和人脸信号、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指纹信号和人脸信号是否是合格驾驶员的指纹信号和人脸信号、并当接收到的指纹信号和人脸信号是合格驾驶员的指纹信号和人脸信号时向门禁/认证控制主机返回开机秘钥;开机设备,其控制端与门禁/认证控制主机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开机设备的正极端用于连接起重机电源,开机设备的负极端用于连接起重机的启动设备,以门禁/认证控制主机仅在接收到开机秘钥后接通起重机电源和启动设备;开机按键,开机按键其一端连接开机电源,其另一端与门禁/认证控制主机的输入端连接,以当开机按键闭合后门禁/认证控制主机工作并启动指纹录入机和人脸摄像机工作;以及重力传感器,其设置于起重器驾驶座椅上,以检测是否有人坐在驾驶座椅上,重力传感器连接至门禁/认证控制主机;其中,门禁/认证控制主机与起重机的电控门锁连接,以当门禁/认证控制主机仅在接收到开机秘钥后打开电控门锁。
优选的是,人脸摄像机包括:升降气缸,其安装于起重机驾驶舱顶壁上且位于驾驶座椅上方,升降气缸的伸缩方向位于竖直方向上;摄像壳体,其与升降气缸向下延伸的活塞杆固定;人脸摄像机,其集装于摄像壳体内;以及位移传感器,其安装于起重机驾驶舱顶壁上,以检测坐在驾驶座椅上驾驶员头顶到起重机驾驶舱顶壁的距离;其中,升降气缸、人脸摄像机以及位移传感器均连接至门禁/认证控制主机,以当合格驾驶员第一次驾驶时录取所述合格驾驶员头到起重机驾驶舱顶壁的实时距离。
优选的是,指纹录入机包括:录入壳体,其安装于起重器驾驶舱门上,录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挡雨壳体,第一壳体底部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形成“L”形,第一壳体的顶面所在位置高于第二壳体顶面所在位置,第二壳体的顶面开设有显示窗口,第一壳体的顶部连接有位于第一壳体正上方的挡雨壳体;指纹读入主机,其安装于第一壳体内;以及录入屏,其安装于第二壳体内,且录入屏的手指放置面从显示窗口露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微特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市微特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31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杆箱(A‑9128)
- 下一篇:收纳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