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炭吸附净化烟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5064.3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9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韩红;孙玉红;王明锋;何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0/00;F24F6/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卢登涛 |
地址: | 272001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吸附 净化 烟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净化烟气装置,属于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共场合中烟气如二手烟不仅损害环境卫生,同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同时由于烟蒂没有完全熄灭、烟灰散落会造成火灾隐患,给公共财产安全造成极大损失,现有公共场合中缺少相应的净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吸附净化烟气装置,能够有效净化空气中的烟气,且安全防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净化烟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吸附净化区和加湿区,吸附净化区的上方设有输送管,输送管的一端联接有吸烟罩,输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吸附净化区的内部,吸附净化区的内部设有烟气处理腔,烟气处理腔内设有抽风机、储液箱和活性炭吸附装置,抽风机联接输送管,抽风机还联接有输烟通道,输烟通道联接至储液箱内,储液箱通过通气管与活性炭吸附装置连通,吸附净化区的外部设有一出风口,活性炭吸附装置与出风口连通,壳体的外部设有防盗报警装置。
工作时,将本装置放置在公共场合处,当有人吸烟时,烟气通过抽风机经过吸烟罩进入烟气处理腔内,进入烟气处理腔内首先通过输烟通道将烟气输送至储液箱内进行化学反应,使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通过通气管输出至活性炭吸附装置中,进行进一步净化吸附,可以滤除烟气中的粉尘微粒以及有害气体,净化后通过出风口处排出,壳体的外部设置防盗报警装置,当装置发生移动时发出报警信息。
所述的加湿区内部设有水箱,水箱的上方设有雾化装置,雾化装置的上方联接有雾化喷头,雾化喷头通过支架联接在加湿区的上方,通过雾化装置使水箱内的水雾化,通过雾化喷头喷出可以对公共场合进行加湿,增加公共场合环境的清洁度。
所述的防盗报警装置包括针孔摄像头、控制器和报警器,壳体的外部设有一放置槽,针孔摄像头、控制器安装在放置槽内,壳体的外部镶嵌一速度检测传感器,控制器连接速度检测传感器、报警器和针孔摄像头,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外部终端实现数据通讯,速度检测传感器实时检测装置的速度值,控制器内设定最大的阀值,当超过阀值时,控制器驱动报警器报警,针孔摄像头拍摄相应的画面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和画面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外部终端中,外部终端为管理人员携带的智能电子设备,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无线传输模块为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传输设备。
所述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过滤网,壳体的侧面联接一静电发生器,静电发生器连接过滤网,静电发生器可以有效滤除空气中的粉尘微粒。
所述的壳体的后方设有一电源,电源为蓄电池电气连接抽风机、防盗报警装置和静电发生器。
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三级吸附装置,每一级吸附装置的吸附精度从上至下依次增加,提高吸附净化的精度。
所述的壳体的下方设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提供一种活性炭吸附净化烟气装置,能够有效净化空气中的烟气,将烟气进行净化吸附,排除空气中二手烟的危害,且设置防盗报警装置,放置在公共场合能够有效防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烟气处理腔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盗报警装置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中:1、吸烟罩;2、输送管;3、针孔摄像头;4、放置槽;5、报警器;6、静电发生器;7、吸附净化区;8、过滤网;9、壳体;10、出风口;11、万向轮;12、速度检测传感器;13、支架;14、雾化喷头;15、水箱;16、加湿区;17、烟气处理腔;18、储液箱;19、通气管;20、活性炭吸附装置;21、抽风机;22、输烟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学院,未经济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5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