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善电流尖端效应的引线框架及封装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6813.4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3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向荣忠;姚感;阳小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虹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H01L23/31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8 | 代理人: | 翟羽,高翠花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电流 尖端 效应 引线 框架 封装 | ||
1.一种改善电流尖端效应的引线框架,包括承受高压的第一引脚及与所述第一引脚相对的第二引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引脚同一侧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三引脚具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以在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之间产生电流尖端效应时起到隔离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电流尖端效应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脚为L型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电流尖端效应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为漏极引脚,第二引脚为片选信号引脚,第三引脚为源极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电流尖端效应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漏极焊垫,所述漏极引脚设置在漏极焊垫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电流尖端效应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极焊垫与其他焊垫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电流尖端效应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极焊垫至所述片选信号引脚的距离大于其他焊垫至对应引脚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电流尖端效应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线框架的空白区域设置有多个孔。
8.一种封装体,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引线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虹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虹科技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68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低翘曲度的电子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