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遮阳板自动装配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09618.7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0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季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子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遮阳板 自动 装配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板装配测试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遮阳板自动装配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内饰件生产方面,比如遮阳板,由于品种繁多,结构不规则,尤其是在遮阳板支架组装及测试方面,绝大多数是靠手工及辅助治具来完成。
每件产品都由人手工完成,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品质无法得到保证,只能借助简单的工装治具来进行测试,无法做到量化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遮阳板自动装配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遮阳板自动装配测试系统,包括:
夹紧装置:包括多块夹紧遮阳板并辅助其装配的压紧块;
翻转测力装置:包括翻转支架、驱动翻转支架来回摆动翻转的翻转电机、设置在翻转支架上并位于遮阳板两侧的翻转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翻转支架上并插入遮阳板内的支架组件;
设于翻转测力装置下方的镜盖力测试装置:包括与遮阳板上镜盖对接的镜盖力传感器、连接所述镜盖力传感器并推动其横向移动以打开镜盖的镜盖开启电机,以及带动镜盖开启电机和镜盖力传感器装配到位的移动组件;
控制装置:包括连接并接受翻转力传感器和镜盖力传感器的力信号的工控机,该工控机还连接并协调驱动翻转电机、支架组件和移动组件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的压紧块设有四块,每块均通过夹紧气缸推动以压紧遮阳板。
优选的,所述的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推头、支架旋转电机、支架插入电机,所述的支架推头上安装有与遮阳板插入对接的支架,并与支架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插入电机连接支架旋转电机,并驱动其横向移动以实现将支架推头插入或退出遮阳板;
所述的支架旋转电机和支架插入电机还连接工控机并由其控制运行。
更优选的,所述的支架组件还包括供遮阳板上灯线插头插入的灯线插座。
优选的,所述的翻转电机的翻转程度满足:其带动翻转支架左右摆动150°。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组件包括升降气缸、由升降气缸驱动升降的升降平台,以及设置在升降平台上的靠镜电机,该靠镜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镜盖开启电机,并带动镜盖开启电机和镜盖力传感器前后移动。
更优选的,所述的升降平台上设有沿纵向的滑槽,在滑槽上安装所述镜盖开启电机,所述的靠镜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靠近丝杠,并通过靠近丝杠驱动镜盖开启电机沿滑槽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先将遮阳板(镜盖打开)放入翻转支架的指定测试位置,再将支架放入支架推头中,同时将灯线插头插入灯线插座上。按下启动按钮,驱动夹紧装置夹紧遮阳板,同时,由支架旋转电机驱动支架转动一定角度以调整适应,此时,在支架插入电机的带动下,支架被插入遮阳板。接着,夹紧装置退回,翻转电机驱动翻转支架开始左右摆动,模拟人手搬动遮阳板,在摆动过程中,翻转力传感器会贴紧遮阳板,并带动其一起翻转,此时即可通过翻转力传感器测出翻转力大小,摆动两个来回后停在中间起始位置,即完成翻转力测试。
接下来,靠镜电机带动镜盖力传感器纵向移动以避开翻转支架,升降气缸抬升,带动镜盖开启电机等达到指定高度,靠镜电机工作带动镜盖力传感器等到指定位置并使得镜盖力传感器与遮阳板上的镜盖对接,然后,在镜盖开启电机带动下,通过驱动镜盖力传感器左右移动,继而推动镜盖开启关闭,即继而测出镜盖开启与闭合的力大小,同时,可以同步监测镜盖开闭过程中的亮灯情况。所有数据经软件处理后即可测出模拟装车环境下的遮阳板翻转力、镜盖开启力、亮灯位置及显示曲线,可以和设定值进行比对,如果指标超出设定范围则自动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翻转支架与镜盖力测试装置等,可以在产品装配完成后直接测试,并实现全检。
(2)通过支架组件等可以实现支架自动插入遮阳板进行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3)由工控机对各运动部件的运行以及力传感器的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提高定位检测精度,并实时将测试数据转换为曲线显示,自动保存数据及曲线。
(4)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简化了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子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子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096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