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蝉幼虫捕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11528.1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5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韦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泽安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22104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体 幼虫 环形通道 网兜 单向限位机构 捕捉装置 限位筒体 合围 筒状 可拆卸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结构 可调式连接 技术设计 人工看守 周向封闭 自动捕捉 呈片状 有效地 上端 丝网 网孔 下端 配合 开口 捕捉 树木 束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蝉幼虫捕捉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锥形限位筒体、环形束缚圈与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内设有单向限位机构,锥形限位筒体上端周向通过可拆卸结构设有呈筒状的网兜体,网兜体由呈片状体的网体周向合围而成,网体两侧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网体包括两个相互对应设置且具有网孔的丝网,网体周向封闭且网体下端具有当网体合围呈筒状时能与环形通道相连通的开口。优点在于:通过单向限位机构配合网兜实现蝉幼虫的自动捕捉,捕捉效果好,效率高,可以有效地防止蝉幼虫的逃脱,无需人工看守,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配合特制的可调式连接结构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树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蝉幼虫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蝉幼虫又称幼蝉猴,学名蝉若虫,也叫“爬拉猴”或者称为“爬嚓”,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蝉猴性寒、味香,具有解热定惊等功能。蝉猴营养丰富,味道可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采用人工养殖蝉猴技术简单,投资极少,见效较快。以吸食树根汁生长,当年夏季产卵入土,生长两年后出土;它全身是宝,若虫含有大量的高蛋白,可食用,蝉壳是中药的明目药材;若虫夏季收购后,装入冰柜冷冻保鲜,可全年食用。常见的人工养殖的蝉猴的采收多通过人工方式,采收期一般在每年的夏至,采用人工方式在离地30厘米的树干上围捆一圈光滑的塑料薄膜,使蝉猴不能继续往树上爬行,等到蝉猴聚集到一定数量然后通过人工采集,这种方式需要人工多次进行收集,收集效果差,劳动强度大,收集效率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蝉的若虫捕捉器[申请号:201110165494.5],该蝉的若虫捕捉器,其特征是:两端为圆台状中间为圆柱形的捕捉器主筒,下圆台侧壁上有取虫孔,取虫孔上装有带有转动轴的封盖,捕捉器主筒底部由螺钉固定着丁字形杆的横杆,丁字形杆的竖杆与长杆螺栓连接。
上述方案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人工收集蝉幼虫效果差的问题,但是由于该方案需要人工对蝉幼虫进行逐个捕捉,收集效率低,不能满足大规模捕捉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捕捉效果好的蝉幼虫捕捉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蝉幼虫捕捉装置,包括呈分体状且套设于树木上的锥形限位筒体,所述的锥形限位筒体上端直径大小小于下端的直径大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限位筒体周向内侧设有卡接在树木周向外侧且呈分体式结构的环形束缚圈,所述的环形束缚圈与锥形限位筒体同心设置且所述的锥形限位筒体周向内侧和环形束缚圈周向外侧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的环形通道内设有单向限位机构,所述的锥形限位筒体上端周向通过可拆卸结构设有呈筒状的网兜体,所述的网兜体由呈片状体的网体周向合围而成,且所述的网体两侧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所述的网体包括两个相互对应设置且具有网孔的丝网,所述的网体周向封闭且网体下端具有当网体合围呈筒状时能与环形通道相连通的开口。通过将锥形限位筒体套设在树木上,同时环形束缚圈卡接在树木周向外侧,当蝉幼虫由下向上爬时通过环形通道时单向限位机构能实现蝉幼虫的单向限位,防止其向下爬,当蝉幼虫通过环形通道后自动进行设置在锥形限位筒体上端的网兜体内。
在上述的蝉幼虫捕捉装置中,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若干设置在网体一侧的第一连接半体,所述的网体另一侧设有若干和第一连接半体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半体,且所述的第一连接半体和第二连接半体可拆式相连。
在上述的蝉幼虫捕捉装置中,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子母扣、磁扣、拉链、攀绳、钮扣、魔术贴、揿扣和挂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泽安,未经韦泽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1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