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触摸交互的新媒体投影艺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12771.5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4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琴;李孝杰;常玉婷;王思睿;屈小艳;王嘉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19/18 | 分类号: | G09F19/18;G06F3/042;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 交互 媒体 投影 艺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交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触摸交互的新媒体投影艺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传媒的互动形式和传播载体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对此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展示平台因展示形式的单一性,以及交互性的匮乏正逐渐被消费者和众多商家淘汰,而新媒体逐渐成为了艺术展现与商业展示的主要方式,并展现了强劲的发展潜力。采用新媒体技术更能主动吸引消费者目光,实现用户体验绝佳的新媒体艺术展示平台。
为了解决传统传媒形式单一的问题,而且使用者只能通过简单的视觉听觉来获取信息,不能更好的体现展示效果,实用性欠缺。现有的展示宣传装置只能实现信息展示,大多都不能使参观者参与进来,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此外,现有的如同iPad一样的便携式平板电脑工具的盛行,只能通过少数人参与的小尺寸屏幕的观赏和使用,不能进行大面积的传播,互动交流的趣味性也相对缺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触摸交互的新媒体投影艺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投影仪和与所述投影仪电连接的计算机,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交互的手势感应装置、投影载体、微处理器;
所述手势感应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和与所述红外摄像头电连接的线性激光发射器,所述线性激光发射器与所述红外摄像头分别设置在所述投影载体相对的两侧,并且所述线性激光发射器的发射端朝向所述投影载体,所述红外摄像头的摄像端口朝向所述投影载体,所述线性激光发射器在所述投影载体上发射形成红外线光场,所述红外摄像头检测红外线光场的变化信息并输出至所述微处理器;
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用于将变化信息输出至所述计算机,所述计算机根据变化信息控制所述投影仪投影相应的图像。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线性激光发射器与所述红外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投影载体的同一侧或相邻的两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投影载体以水平或竖直方向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计算机通过USB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投影交互的新媒体艺术系统交互方式多样化,交互灵敏性极高,参观者可以利用触摸、点击等方式实现人机互动,相比于传统传媒形式效果更加吸引人,交互的形式可以让使用者融入其中,带来参与式动作实现的视觉冲击,增强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投影仪2:红外摄像头 3:线性激光发射器
4:微处理器5:计算机 6:投影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实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触摸交互的新媒体投影艺术系统,系统包括投影仪1和与投影仪1电连接的计算机5,系统还包括:用于交互的手势感应装置、投影载体6、微处理器4。投影仪与投影载体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微处理器6的型号为STM32F103RBT6,采用电池供电。除了采用电池供电,微处理器6还可以用电源线供电,以避免出现电池供电不足的情况,可以采用电源线供电。
手势感应装置包括红外摄像头2和与红外摄像头2电连接的线性激光发射器3,线性激光发射器3与红外摄像头2分别设置在投影载体6相对的两侧,并且线性激光发射器3的发射端朝向投影载体6,红外摄像头2的摄像端口朝向投影载体6,线性激光发射器3在投影载体6上发射形成红外线光场,红外摄像头2检测红外线光场的变化信息并输出至微处理器4。
微处理器4与计算机5电连接,用于将变化信息输出至计算机5,计算机5根据变化信息控制投影仪1投影相应的图像。计算机9控制投影仪1投影出相应画面的技术与实际应用中用鼠标对投影画面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是一样的,属于现有技术和现有程序可实现的,在此不赘述。
具体的,微处理器4与计算机5通过USB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2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游泳圈广告牌
- 下一篇:一种用于会议服务的提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