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航空发动机电气附件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14116.3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8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周鹏;刘战合;刘兆瑜;赵青;王超梁;刘亚;王艳艳;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02 | 分类号: | G01N25/02;G01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450015***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航空发动机 电气 附件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附件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航空发动机电气附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维护人员通过物联网可以更好的了解航空发动机电气附件的各种使用程度,常常需要对电气附件进行检测才能判定航空发动机电气附件的健康状况,然后通过物联网上传给维护人员观看。
然而现有的航空发动机电气附件检测装置不能更好的检测电气附件的耐高温性,且不能更方便检测人员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航空发动机电气附件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航空发动机电气附件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双孔插座,所述底板的中部内侧设有内直角孔,所述底板的上端两侧通过嵌入槽活动安装盖体,所述盖体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凸起件的下端,所述凸起件的中部通过锁孔活动安装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上部内对应侧,所述连接杆的下部外对应侧固定连接圆环件的内对应侧,所述连接杆的下部内对应侧固定连接插杆的外对应端,所述插杆的外对应部外侧套有第一弹簧,所述插杆通过活动孔活动安装在立板的中部,所述活动孔的中部上下侧固定连接竖杆的上下端,所述竖杆通过活动槽活动安装在插杆的中部,所述插杆通过插孔活动安装在盖体的下部两侧,所述盖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双折角杆件的下端,所述底板的上端中部固定安装铝块,所述铝块的右部通过插入槽滑动安装加热棒,所述铝块的上端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底板的上端中部两侧固定连接活动杆的下端,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的下端中部,所述活动杆活动安装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对应侧固定连接圆筒件的内对应端,所述圆筒件的外对应端中部通过圆孔活动安装拉杆,所述拉杆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塞体的外对应端中部,所述塞体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内对应端,所述拉杆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拉板的内对应端中部,所述拉杆的外对应部上下侧固定连接直角杆件的外对应部内对应端,所述直角杆件的内对应部内对应端固定连接摩擦板的外对应端中部,所述摩擦板的内对应端设有防滑锥凸起,所述套筒的内对应侧中部固定连接横板的左右两端,所述横板的中部通过通孔活动安装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感温泡活动安装圆套件,所述圆套件外对应侧上部固定连接直角圆杆的内对应端,所述温度计的上部通过圆凹槽活动安装在方板件的下端中部,所述方板件的左右两端中部固定连接连接板件的内对应端,所述连接板件的中部通过轴孔滑动安装滑杆,所述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板的下端中部,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弹簧上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下部内对应侧,且第一弹簧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立板的外对应端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外对应端固定连接圆筒件的内侧外对应端,且第二弹簧套在拉杆的内对应部外侧,且塞体滑动连接圆筒件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直角圆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横板的下端中部。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外侧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滑杆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板件的上端,且第三弹簧套在滑杆的上部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物联网的航空发动机电气附件检测装置,加热棒接通电源开始加热,将电气附件放入凹槽内加热,可观察电气附件在高温下变化,摩擦板离开活动杆,上下移动拉板,温度计上下移动,使得温度计灵活接触和离开被测电气附件,方便记录电气附件变化时的温度,方板件脱离温度计,将温度计从圆套件拿出,将其他量程的温度计的感温泡插入圆套件,将方板件缓缓压下温度计,圆凹槽插入温度计的上部,方板件紧压温度计,方便更换不同量程的温度计,更好的检测电气附件的耐高温性,盖体放入嵌入槽内,插杆插入插孔,通过双折角杆件可方便提取该基于物联网的航空发动机电气附件检测装置,更方便检测人员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4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