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炼焦实验焦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19662.6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7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津;张赛平;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上虞宏兴机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15/00 | 分类号: | C10B15/00;C10B3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67 | 代理人: | 陈冲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炼焦 实验 焦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焦炉,其模拟工业焦炉的条件,经过备煤、装煤工序将试验煤样装入两侧加热的试验焦炉炭化室内,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试验煤样高温干馏形成焦炭,并对炼焦试验所得进行焦炭检测,对炼焦煤样作出结焦性的评价。
背景技术
目前的炼焦实验焦炉一般在朝向使用者方向具有一个试验品放入口,炼焦实验焦炉其余位置则具有耐火砖及硅碳棒,这种结构的炼焦实验焦炉放入试验样品是一般是采用人工方式放入,这样当样品重量较大时,容易出现放入困难及放入位置不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炼焦实验焦炉,解决如何较为容易的将试验样品放入到炼焦实验焦炉内的技术问题。
炼焦实验焦炉,包括分离式炉身、硅碳棒、测温组件、滑轨、滚轮、料斗;分离式炉身包括第一炉身和第二炉身,第一炉身成“L”形,第二炉身具有与上述“L”形匹配的“U”形贴合面;第一炉身与第二炉身整体配合形成分离式炉身的左右两侧加热室及处于两个加热室中间的炭化室;其中炭化室为中空密封结构,料斗布置在第一炉身上,上述第一炉身底部具有滚轮,分离式炉身下方具有与上述滚轮配合的滑轨;测温组件包括三个热电偶,其中两个热电偶分别横向的布置在两个加热室内,第三个热电偶布置在炭化室的顶部。
所述炭化室顶部还连通有蝶阀及排气管。
所述第一炉身外侧具有提手。
所述料斗上具有吊钩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可分离的第一炉身和第二炉身,其中第一炉身成“L”形插入到第二炉身内,插入方式为通过滑轨及滚轮方式,这样很容易将料斗导入到炼焦实验焦炉内。通过设置三个温度传感器,这样可很好的检测炉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炼焦实验焦炉的主视图;
图2是炼焦实验焦炉内的第一炉身和第二炉身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3是炼焦实验焦炉内的第一炉身和第二炉身分离的示意图;
图中1. 分离式炉身、11. 第一炉身、12. 第二炉身、13. 加热室、14. 炭化室、2. 硅碳棒、3. 滑轨、4. 滚轮、5. 料斗、6. 蝶阀、7. 排气管、8.热电偶、9.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3,图中的炼焦实验焦炉,包括一个分离式炉身1、多个硅碳棒2、一个测温组件、两条滑轨3、四个滚轮4、一个料斗5、一个蝶阀6及一个排气管7。分离式炉身1用于焦炭的加热;硅碳棒2用于通电发热;测温组件用于监测炉内温度;滑轨3和滚轮4用于料斗5的水平送入或者送出炉内;蝶阀6和排气管7用于反应完成后及时将废气排出。
分离式炉身1包括第一炉身11和第二炉身12,第一炉身11成“L”形,第二炉身12具有与上述“L”形匹配的“U”形贴合面;第一炉身11与第二炉身12整体配合形成分离式炉身1的左右两侧加热室13及处于两个加热室13中间的炭化室14,其中炭化室14为中空密封结构。为了排出的反应废气,在炭化室14顶部还连通有蝶阀6及排气管7。料斗5放置在第一炉身44上,上述第一炉身44底部具有滚轮4,分离式炉身1下方具有与上述滚轮4配合的滑轨3;通过这种配置,这样第一炉身11就能很方便的与第二炉身12配合。测温组件包括三个热电偶8,其中两个热电偶8分别横向的布置在两个加热室13内,第三个热电偶8布置在炭化室14的顶部,这样能很准确的检测反应温度。为了方便第一炉身11的运动,可在第一炉身11外侧增加提手9。为了吊装料斗5方便,可在料斗5上设计吊钩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上虞宏兴机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上虞宏兴机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196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