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直接显示的平模颗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0992.7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9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美;姚玉钦;屈文红;韩文清;胡万里;王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C10L5/44;G01L1/00;G01L1/22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6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直接 显示 颗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模颗粒机,特别涉及压力直接显示的平模颗粒机,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平模颗粒机在制粒的过程中,压辊与模盘之间的成型压力是通过主轴上端的压力调节螺母施加上去的,成型压力是生物质颗粒成型中的一个核心工艺参数,直接影响和决定生物质颗粒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所以在生物质平模颗粒机中压力调整螺母对主轴压辊压紧力度是很重要的一个工艺参数,而且成型压力需要根据物料的物性实时的进行调整,所以在平模颗粒机上通过调整压力调整螺母以达到精确控制成型压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内容。目前对于这种精确控制连接力的场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限定的连接材料、限定强度的螺栓、采用限定的拧紧力矩,根据特定情况下的限定拧紧力矩螺栓变形间接推定连接力度。由于涉及到螺栓强度、拧紧材料性能等因素,通过螺栓的拧紧力矩来控制的连接强度是不准确的粗略的,从而对要求准确连接构件的可靠性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时由于存在较大的偏差而出现螺栓断裂或构件失效等情况。这种连接强度不可控的场合,严重影响了连接构件的可靠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亟需进行改变,在平模颗粒机上也是通过人工经验来进行反复的调整再根据工艺整体运行情况及产品的质量来确定其压力释放调整到位,这种方式费事费力,效率低,在调整过程中生产的基本上都是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平模颗粒机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压力直接显示的平模颗粒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压力直接显示的平模颗粒机,包括主轴,在主轴上端旋接有压力调整螺母,所述的压力调整螺母下设置有直接指示压力环,所述的直接指示压力环包括环本体,所述的环本体为一具有中孔的环体,环体自上而下包括上承载区、压力传感区、下承载区,上承载区与下承载区的壁厚和高度相等,上承载区与压力传感区之间设置有上过渡区、压力传感区与下承载区之间设置有下过渡区,压力传感区的壁厚小于上承载区及下承载区壁厚,环体的外壁直径自上而下不变,环体的各部分尺寸取值关系式如下:
T=0.07~0.15d0,四舍五入取整数;且T=(D1-d2)/2;
D2=1.02~1.1d0,四舍五入取整数;
D1=1.3~1.6D2,四舍五入取整数;
H=0.6~0.9D2,四舍五入取整数;
H=2H1+H2+2H3;
H2=3.5~6T ;
H1=T ;
H3=0.5-0.9H1;
式中:
T:压力传感区壁厚(mm);
d0:平模颗粒机主轴配合直径(mm);
D1:压力环外径(mm);
D2:压力环上承载区内径(mm);
d2:压力环应力传感区内径(mm);
H:压力环总高(mm);
H1:上承载区轴向长度(mm);
H2:压力环应力传感区轴向长度(mm);
H3:应力传感区与上承载区过渡区轴向长度(mm);
在压力传感区的内壁上沿周向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元件,压力传感元件信号连接至信号处理和显示单元,所述的信号处理和显示单元包括信号采集单元、处理器及声光显示装置,信号采集单元将信号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输出信号至声光显示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多个压力传感元件沿压力传感区内壁周向均匀布置,相邻的两个压力传感元件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的,在环体上设置有快速防尘插头,压力传感元件信号连接至快速防尘插头,信号处理和显示单元插接在快速防尘插头上;进一步的,在处理器上连接有扩展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直接指示压力环套设在主轴上后,压力调整螺母的压力可以直接显示出来,压力调整方便,显示直接,在颗粒制粒中环境灰尘比较大,在直接指示压力环上直接内置显示装置,可以滴压力做出直接的判断,本实用新型的直接指示压力环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压力显示件结合在平模制粒机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工学院,未经安阳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09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