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吸收塔上的集中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27520.4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1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魏超;沈亚光;孟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吸收塔 集中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中进料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吸收塔上的集中进料装置,属于脱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浆液泵、石膏排出泵、石膏旋流器、吸收塔集液坑泵、滤液池等设备,通常在吸收塔的侧面开设有多个管口,分别与浆液泵、石膏排出泵、石膏旋流器、吸收塔集液坑泵、滤液池等设备通过管道连接。由于管口尺寸不一,导致施工周期长,尤其是小口径管口防腐极易出现问题。冬季更是容易造成管口积液和冻结,如果设备内部的介质浓度大、粘度高时,进料口处可能存在堵料、挂浆等问题,影响脱硫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料顺畅、缩短施工周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应用于吸收塔上的集中进料装置,多股进料集中接至进料装置,通过集中进料装置与吸收塔连通,避免小口径管口腐蚀,可防止堵料挂壁,保证脱硫的正常进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吸收塔上的集中进料装置,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浆液泵、石膏排出泵、石膏旋流器、吸收塔集液坑泵和滤液池。所述集中进料装置包括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所述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均布置于吸收塔的侧面。所述第一进料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放空口、第一冲洗口、回流口、回塔口A、回塔口B、回塔口C和第一备用口,所述第一进料装置的底部与吸收塔连通。所述第一冲洗口连接有冲洗水管道,防止堵料挂壁。所述回流口连接有石膏排出泵回流管道,所述回塔口A连接有滤液池回塔管道,所述回塔口B连接有吸收塔集液坑泵回塔管道,所述回塔口C连接有石膏旋流器回塔管道。所述第一备用口上安装有法兰盖,作为备用口。多股进料集中接至进料装置,通过集中进料装置与吸收塔连接,施工前将集中进料装置预制好,避免延长施工周期;同时避免了小口径管口易腐蚀的问题。
前述的第二进料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二放空口、第二冲洗口、第二备用口、进料口A和进料口B,所述第二进料装置的底部与吸收塔连通。所述第二备用口上安装有法兰盖,所述进料口A连接有浆液泵进塔管道,所述进料口B连接有石膏排出泵进塔管道。所述第二冲洗口连接有冲洗水管道,防止堵料挂壁。多股进料集中接至第二进料装置,通过第二进料装置与吸收塔连接,施工前将第二进料装置预制好,避免延长施工周期;同时避免了小口径管口易腐蚀的问题。
前述的第一放空口和第二放空口均为弧形弯管,所述第一放空口和第二放空口可作为放空管,实时将吸收塔、集中进料装置管道中危害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的介质排放出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前述的第一进料装置最低端的竖直高度等于所述第二进料装置最低端的竖直高度。所述第一进料装置最高端的竖直高度等于所述第二进料装置最高端的竖直高度。
前述的第一进料装置由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和第四管线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放空口置于第一管线的顶端,所述第一冲洗口、回流口、回塔口A、回塔口B和回塔口C置于第二管线上,所述第一备用口置于第三管线上。所述第一管线和第三管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90°,所述第二管线和第四管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5°。
前述的第二进料装置由第五管线和第六管线组成,其中所述第二放空口置于第五管线的顶端,所述第二冲洗口、第二备用口、进料口A和进料口B置于第五管线上。所述第五管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所述第六管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多股进料集中接至进料装置,避免在吸收塔侧壁开孔,避免小口径管口腐蚀,缩短施工周期;
2)通过集中进料装置与吸收塔连通,落料顺畅、避免管道堵塞;
3)还连接有冲洗水管道,可防止堵料挂壁;
4)集中进料装置顶部设置弧形弯管,还可兼具放空管的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脱硫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向视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吸收塔,2-第一进料装置,3-第二进料装置,4-第一管线,5-第二管线,6-第三管线,7-第四管线,8-第五管线,9-第六管线,201-第一冲洗口,202-回流口,203-回塔口A,204-回塔口B,205-回塔口C,206-第一备用口,207-第一放空口,301-第二备用口,302-进料口A,303-进料口B,304-第二放空口,305-第二冲洗口。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27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式多孔气-液膜接触器
- 下一篇:一种建筑装饰空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