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0838.8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7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卫东;靳树林;喻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同盛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4 | 分类号: | F28D7/04;F28C1/02;F28F5/00;F28F19/01;F28F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李艳双 |
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黄金口三村27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轧制 中间体 合成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化工工业中常用的冷却系统主要有冷却池和冷却塔两类,都主要依靠水的蒸发降低水温。在冷却塔中,冷却水经过冷却塔向下喷淋时,溶解在水中的游离子CO逸出后,促使碳酸沉淀的生成,碳酸钙积在换热器表面,形成致密的碳酸钙水垢,其导热性能很差,从而降低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严重时会使管道堵塞。进而使得现有的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所述冷却塔的顶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冷却塔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搅拌轴,且搅拌轴的底部伸入冷却塔的内腔,所述搅拌轴伸入冷却塔内腔的一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搅拌叶,所述冷却塔的内腔设置有冷却盘管,且冷却盘管的顶部右侧和底部右侧均与冷却塔的冷却夹套相连通,所述冷却塔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与冷却塔的冷却夹套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右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右侧通过水管连接有降温罐,所述降温罐的左右两侧壁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降温罐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的内腔设置有风机,所述降温罐的内腔顶部设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的左侧壁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左端伸出降温罐,所述排水管伸出降温罐的一端与冷却塔的冷却夹套相连通,且排水管位于进水管的上方,所述降温罐的内腔设置有填料装置,且填料装置位于布水器和进风口之间。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与冷却塔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轴承。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内腔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填料装置为内腔填充有聚氨酯互穿网络共聚物的填料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较低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较低基础上增加了内腔填充有聚氨酯互穿网络共聚物的填料装置,对冷却水进行冷却时,空气和冷却水在填料装置中进行汇合,而空气和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气流更好的带走冷却水上的热量,提高冷却效果,且填料装置内腔中填充的聚氨酯互穿网络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不易被腐蚀和老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塔、2排料口、3进料口、4电机、5搅拌轴、6搅拌叶、7冷却盘管、8进水管、9水泵、10降温罐、11进风口、12排风口、13风机、14布水器、15排水管、16填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板轧制用油中间体合成酯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塔1,冷却塔1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2,冷却塔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进料口3,冷却塔1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搅拌轴5,且搅拌轴5的底部伸入冷却塔1的内腔,搅拌轴5伸入冷却塔1内腔的一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搅拌叶6,冷却塔1的内腔设置有冷却盘管7,且冷却盘管7的顶部右侧和底部右侧均与冷却塔1的冷却夹套相连通,冷却塔1的右侧壁底部设置有进水管8,且进水管8与冷却塔1的冷却夹套相连通,进水管8的右侧设置有水泵9,水泵9的右侧通过水管连接有降温罐10,降温罐10的左右两侧壁开设有进风口11,降温罐10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排风口12,排风口12的内腔设置有风机13,降温罐10的内腔顶部设置有布水器14,布水器14的左侧壁设置有排水管15,且排水管15的左端伸出降温罐10,排水管15伸出降温罐10的一端与冷却塔1的冷却夹套相连通,且排水管15位于进水管8的上方,降温罐10的内腔设置有填料装置16,且填料装置16位于布水器14和进风口1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同盛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同盛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08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蔽泵用可拆分热交换器
- 下一篇:一种火力发电厂水温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