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用絮状物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2637.1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1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敬东;武伟义;朱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阜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絮状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絮状物过滤装置,包括:结构体,结构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结构体内部设有若干条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内部设有若干条与其内壁固定的线体,所述线体的表面植有绒毛。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结构体内部设置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过水通道,并在过水通道内设置线体,在线体的表面植上绒毛,以利用线体以及包覆在线体的绒毛结构对流经的污水中的絮状物进行粘附,从而起到对絮状物过滤的效果,且多个过水通道的设置,既可以提高过滤效率,又能确保出水量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絮状物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絮凝过程是在污水与混凝剂混合后,水中的杂质胶体在混凝剂的作用下脱稳,并通过絮凝设备将水中的胶体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絮凝体,该絮凝体中包裹着水中的杂质颗粒悬浮在污水中,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还需要将絮状体与污水进行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絮状物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絮状物过滤装置,包括:结构体,结构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结构体内部设有若干条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内部设有若干条与其内壁固定的线体,所述线体的表面植有绒毛。
优选地,进水口处设有可拆卸安装的第一拦截网,第一拦截网由若干根纵横交错的网线连接而成,每个网线的表面均植由绒毛。
优选地,出水口处设有可拆卸安装的第二拦截网,第二拦截网由若干根纵横交错的网线连接而成,每个网线的表面均植由绒毛。
优选地,线体包括第一线体和第二线体,所述第一线体内部均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线型腔,线型腔连接由鼓气机构,第一线体的表面设有若干个与线型腔连通的通孔;第二线体由可对水中有机物进行吸附的吸附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结构体包括主体部、位于主体部一端的第一端头部和位于主体部远离第一端头部的第二端头部;所述主体部为柱形体结构,主体部内部设有若干条沿其轴心线方向延伸且两端导通的通孔以形成过水通道,且主体部的任意横截面形状均为蜂窝状;所述第一端头部、第二端头部均为锥形体结构,且由靠近主体部的一端向远离主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头部、第二端头部的外径均依次递减;所述第一端头部、第二端头部内部均设有空腔,且第一端头部远离主体部的一端开放以形成进水口,第二端头部远离主体部的一端开放以形成出水口。
优选地,空腔为锥形腔,且由靠近主体部的一端向远离主体部的一端,所述锥形腔的内径依次递减。
优选地,第一端头部的内部设有与其内部固定的第一孔板,第一孔板的表面设有磁性材料层。
优选地,第二端头部的内部设有与其内部固定的第二孔板,第二孔板的表面设有磁性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结构体内部设置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过水通道,并在过水通道内设置线体,在线体的表面植上绒毛,以利用线体以及包覆在线体的绒毛结构对流经的污水中的絮状物进行粘附,从而起到对絮状物过滤的效果,且多个过水通道的设置,既可以提高过滤效率,又能确保出水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絮状物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絮状物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阜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未经阜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2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下一篇:气体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