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股骨骨折牵引闭合复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3209.0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4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肖奕增;尤瑞金;黄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奕增 |
主分类号: | A61B17/66 | 分类号: | A61B17/6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傅家强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海峡医院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针 支架 针座 穿刺 支架长度方向 闭合复位 骨折部位 股骨骨折 固定机构 移动地 骨骼 牵引 长度可调节 骨折移位 外螺纹 | ||
一种股骨骨折牵引闭合复位装置,包括长度可调节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一端用于固定远离骨折部位一侧骨骼的第一穿刺固定机构、设置在支架另一端用于固定远离骨折部位另一侧骨骼的第二穿刺固定机构、可沿支架长度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针座、可沿支架长度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二针座、设置在第一针座上的第一穿刺针、设置在第二针座上的第二穿刺针,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穿刺方向可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布置,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的前端形成有外螺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骨骨折牵引闭合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术式,传统常采用骨科牵引床协助复位,由于骨科牵引床复位过程中会阴组织、足部等软组织直接与会阴档杆和牵引靴接触,牵引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会阴组织肿胀糜烂、阴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以及足牵拉伤等并发症,且由于股骨干骨折部位肌肉发达,牵引床牵引后骨折断端在肌肉的牵拉下仍会存在未纠正的移位,往往需要根据移位方向手法辅助推顶骨折断端协助复位,由于股骨的软组织包绕较厚,手法闭合复位时难以触及骨折端,因此医生常需暴露在放射线透视下操作,有时闭合复位困难甚至需切开手术复位,增加损伤、影响骨折愈合,对于患者和医生都具有较大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矫正骨折部位的股骨骨折牵引闭合复位装置,可准确矫正骨折部位,并且稳定保持矫正状态,骨折部位对位过程无需切开皮肤,可实现闭合复位髓内钉植入,虽然过程需借助放射线透视调整,但医生无需暴露在放射线环境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股骨骨折牵引闭合复位装置,包括长度可调节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一端用于固定远离骨折部位一侧骨骼的第一穿刺固定机构、设置在支架另一端用于固定远离骨折部位另一侧骨骼的第二穿刺固定机构、可沿支架长度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一针座、可沿支架长度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二针座、设置在第一针座上的第一穿刺针、设置在第二针座上的第二穿刺针,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穿刺方向可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布置,第一穿刺针和第二穿刺针的前端形成有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平行相对且长度可调节的两调节杆、连接在两调节杆一端之间的第一连杆、连接在两调节杆另一端之间的第二连杆,第一穿刺固定机构设置在第一连杆上,第二穿刺固定机构设置在第二连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可移动设置在两调节杆之间的第三连杆、可移动设置在两调节杆之间的第四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均为弧形,第一针座设置在第三连杆上,第一针座可沿第三连杆移动,第二针座设置在第四连杆上,第二针座可沿第四连杆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螺孔、第二杆设置有沿其轴向布置且与螺孔配合的螺栓,通过旋转第二杆可调节所述调节杆的长度,第一连杆连接在两调节杆的第一杆之间,第二连杆连接在两调节杆的第二杆之间,第二杆外周面形成有环形槽,第二连杆设置有嵌入环形槽中的定位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穿刺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杆上的第三针座和设置在第三针座上的第三穿刺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穿刺固定机构包括形成在第二连杆上的导向孔和穿过导向孔进行穿刺的第四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奕增,未经肖奕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3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臂外固定架侧块和单臂外固定架延长装置
- 下一篇:环杓关节拨动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