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4873.7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8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宋兴健;赵继高;丁渊明;王志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4 | 分类号: | G01F1/34;G01F15/06;G01D5/30;G01D5/347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燃气 采样 计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智能燃气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为传统的机械膜式燃气表不能用于远程抄表等智能化升级改造,已逐渐被行业淘汰,相比传统的机械膜式燃气表,智能燃气表具有非常优越的性能,通过数字计数方式,能够将计量值最终输送到远程抄表系统、预充值、缴费系统等数据单元中,使得燃气收费不再需要进户查表,进一步用户还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燃气预充值、燃气缴费等操作,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
现有智能燃气表通常使用磁控采样计量方式和光电采样计量方式来计算用气量,磁控采样计量在实际应用中易受到磁场干扰,不能保证计量的准确性,给燃气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光电采样计量虽不存在磁场干扰问题,但需要增加防光干扰结构来确保计量准确性,由此带来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等问题,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光电采样计量装置,包括计数齿轮,在计数齿轮上设置两个反射区,两个反射区(通常为黑色反射区和白色反射区)对光线的反射量不同,由此使得采样信号存在差异,根据采样信号的差异变化判断计数齿轮位置,进而实现流体计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散光或者外部光干扰的情况,会导致信号差异变小,容易引起误判,计量可靠性不高,若要增加防光干扰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又会使结构复杂化,增加零件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确保计量准确、可靠的同时,简化装置结构,降低制作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包括设置在燃气表基表上的计量装置和与所述计量装置对应设置的采样装置,所述计量装置包括计量齿轮组和由所述计量齿轮组驱动旋转的计量码盘,所述采样装置包括主控板和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的光电传感器,所述计量码盘与所述光电传感器相对设置,所述光电传感器向所述计量码盘发射光线,所述计量码盘上设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部和允许光线透过的透光部。
在上述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中,所述透光部为设在所述计量码盘上的缺口或者通孔。
在上述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中,所述计量码盘上设有一个反射部和一个透光部,所述反射部相对所述计量码盘旋转中心的圆心角为60°~240°。
在上述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中,所述反射部呈半圆盘形。
在上述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中,所述反射部上设有用于反射光线的抛光反射面。
在上述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中,所述抛光反射面为白色反射面。
在上述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中,所述计量码盘与所述光电传感器的间距为1.5mm~2.5mm。
在上述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中,所述计量齿轮组包括计量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计量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直接啮合或者通过过渡齿轮传动,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计量码盘。
在上述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中,所述计量码盘和所述传动齿轮一体成型,所述计量装置还包括连接柱和限位扣,所述计量码盘和所述传动齿轮套装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限位扣安装在所述连接柱端部,以限位所述计量码盘。
在上述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中,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向所述计量码盘发射光线的光发射器和接收所述反射部反射光线的光接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燃气表采样计量装置,包括设置在燃气表基表上的计量装置和与所述计量装置对应设置的采样装置,所述计量装置包括计量齿轮组和由所述计量齿轮组驱动旋转的计量码盘,所述采样装置包括主控板和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的光电传感器,所述计量码盘与所述光电传感器相对设置,所述光电传感器向所述计量码盘发射光线,所述计量码盘上设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部和允许光线透过的透光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4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