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箱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5431.4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8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文;赵翡;张治灵;雷宝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K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托架 | ||
一种动力电池箱托架,包括一对横梁以及分别垂直设于一对横梁上的多个连接杆;所述一对横梁间隔设置,每个横梁上对应设有两个连接杆,一个横梁上的连接杆对应另一个横梁的连接杆;每个横梁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凹槽,每个连接杆的底部收容于对应横梁的凹槽内且与横梁固定连接;每个横梁上设有一对分别位于横梁的两端用于固定电池箱底壁的第一固定件,每个连接杆的上端靠近第一固定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箱侧壁的一个第二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电池箱托架,质量小成本低且易于拆装,具有较大的电池箱放置空间;同时可通过简单调整托架的数量或者横梁及连接杆的位置等,放置不同大小或结构的电池箱以适应电动汽车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箱托架。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汽车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动汽车以车载动力电池作为动力,因此动力电池箱一般重量大、体积大。为了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刚度和强度足够的结构来承载动力电池箱,同时还需要合理地把重量传递到底盘系统,以避免局部受力过大而造成局部损坏。
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的常规电池箱托架是在电池箱底部设置多个螺接点,通过螺接的方式将电池箱底部和托架连接,不利于电池箱的拆装、更换和维修;或在托架上增加横杆或竖杆来增加电池箱放置空间,在托架两侧斜置加强杆来增强整体的刚度和强度,但同时增加了托架整体的重量,造成材料的浪费,不利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增加。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箱托架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箱托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充分利用空间,通用性较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箱托架,包括一对横梁以及分别垂直设于一对横梁上的多个连接杆;所述一对横梁间隔设置,每个横梁上对应设有两个连接杆,一个横梁上的连接杆对应另一个横梁的连接杆;每个横梁上开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凹槽,每个连接杆的底部收容于对应横梁的凹槽内且与横梁固定连接;每个横梁上设有一对分别位于横梁的两端用于固定电池箱底壁的第一固定件,每个连接杆的上端靠近第一固定件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箱侧壁的一个第二固定件。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横梁和多个连接杆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型,每个横梁位于凹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依次排列且贯穿横梁的多个通孔,每个连接杆的底部开设有一对安装孔,每个横梁上位于凹槽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对应固定每个连接杆的一对固定孔,通过螺栓穿过每个连接杆的底部的一对安装孔和每个横梁的一对固定孔将每个连接杆与横梁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型结构,且第一固定件抵靠于横梁的一侧面与横梁贴合,第二固定件抵靠于连接杆的一侧面与连接杆的上端贴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电池箱的底壁和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锁附螺丝分别固定于横梁和连接杆。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还开设有配合连通对应横梁上的通孔的穿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对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垂直于连接杆且设于分别位于一对横梁上间隔对应的两个连接杆的上端背离第二固定件的一侧。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板的横截面呈“U”型且一侧开口,所述一对连接板的开口相对,每个连接板通过锁附螺丝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箱托架,质量小成本低且易于拆装,具有较大的电池箱放置空间;同时可通过简单调整托架的数量或者横梁及连接杆的位置等,放置不同大小或结构的电池箱以适应电动汽车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箱托架的立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54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手环
- 下一篇:一种自动上料移位铆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