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模内倒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7571.5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2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辉;郑镇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森川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倒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内倒角机,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精确完成进给切削的改进型模内倒角机。
背景技术
模内倒角机是一种常用的模内倒角装置,现有的模内倒角机的由于传动齿轮过多,传动齿轮间由于存在一定的传动间隙,导致倒角机进给不稳定,需要强制性设定进给数据比实际数据多,并靠限位块限制刀具的位置。为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强制性靠限位块限制刀具位置而出现移动块与限位块抱死的问题,而在移动块主轴上增加弹簧保护,防止移动块与限位块抱死。但由于空间结构限制,增加的弹簧都不能过大,过高,而导致弹簧可使用的力不够而导致刀具在磨损一点的情况下,切削阻力变大,在主轴压力弹簧力不够的情况下而使得移动块被反顶导致切削深度到不了设计的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模内倒角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模内倒角机,包括旋转驱动组件、给进驱动组件、移动块给进装置、刀具固定总成,旋转驱动组件与刀具固定总成连接配合;刀具固定总成与移动块给进装置连接配合;移动块给进装置与给进驱动组件连接配合;给进驱动组件包括带刹车功能的给进驱动电机、安装在给进驱动电机主轴上的第一同步轮、插入到移动块给进装置中的给进连接轴、套设在给进连接轴上的第二同步轮、套设在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间用于传动的第一同步带;移动块给进装置包括底板、移动板、上板、弹簧、支撑柱、螺纹轴、螺母,移动板设置在底板与上板间;若干支撑柱一端安装在移动板与上板相对的一面上,同时,该端与安装在移动板另一面上的弹簧连接配合,该弹簧与支撑柱连接配合后使支撑柱的该端与移动板间形成一定的弹性活动行程;底板与上板间还连设有一个连接柱,该连接柱穿过移动板,将底板、移动板、上板配合连接一组合体;螺纹轴插入底板与移动板和上板组成的组合体当中,并与固设在移动板上的螺母连接配合;螺纹轴与给进连接轴相连,经由给进连接轴驱动旋转;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旋转伺服电机、安装在旋转伺服电机主轴上的第三同步轮、套设在旋转驱动轴上的第四同步轮、套设有第三同步轮与第四同步轮间的第二同步带;旋转驱动轴上还设有一个旋转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与刀具固定总成连接配合;刀具固定总成包括齿轮轴承安装板、安装在齿轮轴承安装板上的刀具轴承、安装在刀具轴承上的刀具、安装在齿轮轴承安装板内并与刀具轴承相连的齿轮组,齿轮组与旋转驱动齿轮咬合。
进一步的说,安装板在刀具同向一面上还通过弹簧及导杆安装有一压料板,实现在垂直方向上的压缩及复位,进而实现压料板对加工产品的预压。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给进伺服电机通过同步轮与同步带传动到移动块进给装置下方,在螺纹轴中心穿插进给连接轴与进给齿轮箱内同步轮连接,通过伺服电机旋转带动螺纹轴旋转从而控制移动块进给装置的移动板上下移动,若干支撑柱一端穿过移动板并通过与弹簧配合将底板、移动板、上板配合连为一整体组件;弹簧设置在移动板与上板间,并套装在支撑柱上,另一端与安装板相固连,并在一定的反向力下,移动板可压缩弹簧下移动,此结构可防止由于旋转伺服电机或调试时间设置的行程大于实际距离而齿轮轴承安装板给限制抱死,刀具固定总成安装在安装板上,在移动板上下移动时带动刀具固定总成上下移动,在刀具上下移动的同时,旋转伺服电机同时旋转带动旋转主轴进而带动刀具旋转,完成进给切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解决传统模内倒角机在给进量的精度控制以及刚性强度度上的不足,由于使用两独立伺服驱动机构,并使用传送带替代大部分齿轮组件,有效提高了倒角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当中移动块给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刀具固定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理解,现结合附图举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森川机械工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森川机械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75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型线材抛丸后表面残留物清理装置
- 下一篇:缸套内壁防尘抛光除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