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胃肠减压便携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38546.9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9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月春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体 透明盒体 导管 负压引流 胃肠减压 卡扣 卡扣配合部 便携盒 通孔 盖体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 盖体铰接 挂钩 透明盒 侧边 穿过 容纳 体内 延伸 覆盖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肠减压便携盒,包括透明盒体、盖体、至少一个卡扣、至少一个卡扣配合部、导管限制部以及挂钩。透明盒体内容纳用于胃肠减压的负压引流球。盖体铰接于透明盒体,盖体上具有用于穿过负压引流球的导管的通孔和凹槽,凹槽与通孔相连通并延伸至盖体的其中一侧边。至少一个卡扣设置于盖体的侧边且与盖体转动连接。至少一个卡扣配合部设置于透明盒体且与至少一个卡扣相配合,连接透明盒体和盖体。导管限制部设置于凹槽且覆盖于负压引流球的导管上方。挂钩设置于盖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工具,且特别涉及一种胃肠减压便携盒。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球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以达到胃肠减压的医用装置,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
现阶段科室使用的负压引流球经常放置在患者床头或地上,不仅容易牵拉导致脱开,同时也容易倾倒导致污染。此外,患者行走时也不易携带;目前科室内的做法是将负压引流球放置在白色塑料袋内以方便携带。白色的不透明的塑料袋不容易观察到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每次观察都需要打开塑料袋,使用非常的不方便,进一步的,塑料袋不仅不美观也不易摆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负压引流球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安放方便且易携带的胃肠减压便携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胃肠减压便携盒,包括透明盒体、盖体、至少一个卡扣、至少一个卡扣配合部、导管限制部以及挂钩。透明盒体内容纳用于胃肠减压的负压引流球。盖体铰接于透明盒体,盖体上具有用于穿过负压引流球的导管的通孔和凹槽,凹槽与通孔相连通并延伸至盖体的其中一侧边。至少一个卡扣设置于盖体的侧边且与盖体转动连接。至少一个卡扣配合部设置于透明盒体且与至少一个卡扣相配合,连接透明盒体和盖体。导管限制部设置于凹槽且覆盖于负压引流球的导管上方。挂钩设置于盖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导管限制部为铰接于盖体的盖板,当负压引流球的导管穿过凹槽后,转动盖板将负压引流球的导管限制在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负压引流球的导管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导管限制部为设置在凹槽上方的至少一根弹性条,当负压引流球的导管穿过凹槽后,至少一根弹性条将负压引流球的导管限制在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透明盒体为立方体,盖体的三个自由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扣,透明盒体上对应的设置有三个卡扣配合部,三个卡扣和三个卡扣配合部卡合,连接透明盒体和盖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挂钩沿通孔的侧壁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挂钩包括弯钩部、弹性件以及安全扣。弯钩部的固定端连接通孔的侧壁,另一端为自由端。弹性件设置于弯钩部的固定端。安全扣的其中一端通过弹性件连接于弯钩部,另一端与弯钩部的自由端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挂钩还包括柔性缓冲件,柔性缓冲件包覆弯钩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通孔的直径与凹槽的宽度相等,两者均为1毫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肠减压便携盒中透明盒体便于观察负压引流球内液体的颜色,铰接的盖体则方便负压引流球放入透明盒体内,负压引流球上的导管则通过盖体上的通孔和凹槽穿出至胃肠减压便携盒的外部。卡扣和卡扣配合部的卡合或分离则实现了盖体和透明盒体的闭合或打开,不仅使用方便且连接牢固度强。通过设置导管限制部来使得负压引流球的导管沿凹槽延伸,避免导管因牵拉而与负压引流球脱开。通过设置挂钩,胃肠减压便携盒可方便的悬挂在病床的床头栏杆或栏杆的下方,同时也方便患者行走时携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月春,未经王月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385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