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盘制动方式的动车组车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2853.4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9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毅;张关震;张斌;张弘;付秀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00 | 分类号: | B60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王凤华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座 轴颈 车轴 防尘板座 制动盘座 动车组 本实用新型 动车组检修 制动方式 退刀槽 轴盘 技术特点 使用效率 依次设置 重量轻 轴身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轴盘制动方式的动车组车轴,该车轴包括:两个轴颈,两个轴颈分别位于车轴的两端;两个轮座,两个轮座分别靠近两个轴颈中相应的一个设置;两个防尘板座,两个防尘板座分别设置在两个轴颈中的每一个与其对应的两个轮座中的一个之间;两个退刀槽,两个退刀槽分别设置在两个防尘板座中的每一个的靠近与其相对应的轴颈的根部的位置;和三个制动盘座,三个制动盘座均匀地依次设置在两个轮座之间,并且两个轮座和三个制动盘座之间均通过轴身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动车组车轴不仅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击打的技术特点,还可以提高动车组检修质量和使用效率,降低动车组检修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轴盘制动方式的动车组车轴。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是高效运输工具,以其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舒适为特点,备受世界各国青睐。自1964年日本首次开行高速列车以来,经过5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日本新干线N700系与E5系、法国TGV和德国ICE为代表的高速列车技术。我国动车组型号众多,在CRH1、CRH2、CRH3等原始车型基础上发展成多个速度等级为350km的高速动车组车型,如CRH380A、CRH380AL、CRH2C二阶段、CRH380B、CRH380BL、CRH380CL、CRH380D等。高速动车组列车对于满足我国不同地区的运用需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动车组类型众多,对于运用维护、维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亟需对各系列动车组进行统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轴盘制动方式的动车组车轴,该车轴包括:
两个轴颈,两个轴颈分别位于车轴的两端;
两个轮座,两个轮座分别靠近两个轴颈中相应的一个设置;
两个防尘板座,两个防尘板座分别设置在两个轴颈中的每一个与其对应的两个轮座中的一个之间;
两个退刀槽,两个退刀槽分别设置在两个防尘板座中的每一个的靠近与其相对应的轴颈的根部的位置;以及
三个制动盘座,三个制动盘座均匀地依次设置在两个轮座之间,并且两个轮座和三个制动盘座之间均通过轴身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轴还包括涂覆在轴身的表面的抗冲击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轴颈中的每一个的自由端设置有中心孔和多个轴端螺栓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轴由DZ2车轴钢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轴具有中空结构以形成内孔,优选地,内孔的直径在25mm到35mm之间,更优选地,内孔的直径为3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轴颈的直径在120mm到140mm之间,优选地,轴颈的直径为130mm;
防尘板的直径在150mm到170mm之间,优选地,防尘板的直径为160mm;以及
轮座的直径在185mm到195mm之间,优选地,轮座的直径为191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三个制动盘座包括一个第一制动盘座和两个第二制动盘座,其中:
第一制动盘座设置在动车组车轴的轴向方向上的中点位置;以及
两个第二制动盘座设置在第一制动盘座的两侧,
优选地,第一制动盘座的直径在195mm到199mm之间,两个第二制动盘座中的每一个的直径都在197mm到200mm之间,更优选地,第一制动盘座的直径为197mm,第二制动盘座的直径为199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2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