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控型多层流延膜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3033.7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8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26 | 分类号: | B29C41/26;B29C41/32;B29C41/36;B29C41/46;B29C41/44;B29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韩燕燕;连围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控型 多层 流延膜 生产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控型多层流延膜生产设备,包括机架、剥离辊、流延成型机构、供料机构及整理机构,流延成型机构包括成型组件、导气组件及排气组件,多溶液叠加流落于成型组件的外圆周面上且依次经过初步定型区、恒温区及成型区于其表面形成流延膜;不同溶液分别沿第一副溶液流道、主溶液流道和第二副溶液流道以依次流落于成型组件的表面;流延膜经剥离辊剥离后,粘结于成型组件上的溶液经整理机形成与第一溶液相同的熔体形态;通过供料机构使溶液形成相互独立的溶液帘幕以先后顺序流延与成型组件表面,经不同温区进行定型,另外以聚合物熔融使其二次利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同溶液之间相互渗透以及流延辊存在粘结聚合物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延膜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控型多层流延膜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聚合物膜具有优异的光透射性和扰性的优点,并容易变得更轻和和更薄,因此膜被广泛用作光学功能膜等多个领域,随着膜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对其需求以及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现有膜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熔体挤出方法和溶液流延方法,在熔体挤出方法中,将设有溶剂的聚合物加热并且熔融之后,挤出机挤出聚合物而形成膜,熔体挤出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且成本的的优点,而其缺点在于难以精确地控制膜的厚度,另外因为挤出导致膜中的细小条纹(口膜条纹),因此难以生产可用作光学功能膜等高质量膜;溶液流延方法中,将含有聚合物和溶剂的溶液流延到流延载体上,在流延载体上经冷却使其具有自支撑性能,然后从流延载体上以湿膜的形式剥离;通过溶液流延方法生产的膜在光学和厚度均匀性方面有点突出;在多层膜的生产过程中,将较高粘度的聚合物溶液(以下称高粘度溶液)和较低粘度的聚合物溶液(以下称低粘度溶液)通过供料装置使其分别形成膜结构,再使两者合流形成多层流延膜;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流延过程中,多种溶液输出中,其厚度变化较大从而导致后续拉幅成膜合格率较差。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49479.3所公开的一种流延方法及装置、流延膜、薄膜制造方法及设备,从流延膜向支撑体上流延粘度不同的溶液形成流延膜,流延膜上设置有经不同粘度溶液流动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下游侧端部均连接于吐出口,第一溶液流及第二溶液流在吐出口的附近合流,从吐出口向支撑体流延,若将第一溶液及第二溶液流接触的合流地点中最上游侧的地点设为最上游侧合流点,则从最上游侧合流点到吐出口的距离成为所需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合流处的厚度限定以及吐出口尺寸设置,形成厚度均匀的多层流延膜;然而,众所周知,用于叠加形成多层流延膜的流延溶液为液体形态,而两种液体叠加势必出现相互渗透的技术问题,同时,流延溶液于流延辊上形成流延膜,且以湿膜形态经剥离辊剥离,剥离后流延辊表面不可避免的粘结有定型后的聚合物,其势必对后续流延膜生产造成严重质量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分控型多层流延膜生产设备,通过供料机构使溶液形成相互独立的溶液帘幕以先后顺序流延与成型组件表面,经不同温区进行定型,另外将粘结于成型组件上的聚合物熔融将其二次利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同溶液之间相互渗透以及流延辊存在粘结聚合物的技术问题。
一种分控型多层流延膜生产设备,包括机架、转安装于该机架上进行流延膜剥离的剥离辊,还包括:
流延成型机构,所述流延成型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剥离辊的一侧,其包括呈圆柱结构设置且内部通设有气流的成型组件、设置于该成型组件两端且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的导气组件及排气组件,多种溶液先后叠加流落于成型组件的外圆周面上且依次经设置于其上的初步定型区、恒温区以及成型区于其表面形成流延膜;
供料机构,所述供料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流延成型机构的上方,其包括开设于其上的主溶液流道及对称设置于该主溶液流道两侧的第一副溶液流道和第二副溶液流道,第一溶液、第二溶液及第三溶液分别沿第一副溶液流道、主溶液流道和第二副溶液流道以依次叠加流落于所述成型组件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精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30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