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3861.0 | 申请日: | 201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8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迟玉华;杨大芝;李晓峰;杨波;张红梅;龚将伟;蔡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张春雨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一种可提高车体强度的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人们对于轻型载货车的乘坐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车架结构在整车正面碰撞、后碰的时候,前后后无缓冲吸能作用,冲击力大,造成的伤害增大。且现有车架前端上平面与后端上平面高度方向基本一致,车架在受到激烈正碰、后碰时,无缓冲功能,冲击力大。
中国发明专利CN 106494509 A中公开了一种车架,该车架包括左右地板横梁二合件、左右前地板后横梁合件、后地板横梁二合件、后地板横梁三合件、左右后大梁焊合件、前地板左右前纵梁焊合件,其中,所述左右地板横梁二合件、左右前地板后横梁合件平行设置并分别架设在所述前地板左右前纵梁焊合件上,所述后地板横梁二合件、后地板横梁三合件平行设置并分别架设有所述左右后大梁焊合件上。
上述现有专利虽然可通过减少横梁的数量进一步实现机架的轻量化,但是安装有该车架的车体,其强度较低,且车体的缓冲吸能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该车架提高了车体的强度,且提高了车体的缓冲吸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安装于车体上,包括纵梁以及设置于所述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所述横梁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前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前部防撞梁,以及设置于车体后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后部防撞梁;所述纵梁自所述车体前端至所述车体后端依次为前部梁、中间梁和后部梁,其中,所述前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后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后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前部梁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以使所述后部梁与所述前部梁形成高度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后部梁与所述前部梁形成的高度差为60mm-1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前部防撞梁和所述后部防撞梁均为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后部防撞梁与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溃缩支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纵梁的上部以及下部设置有多个可定位焊接边界的豁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纵梁的所述前部梁上设置有多个可减小截面积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其车架的整体形状为两端高,中间低,且在车架前后均设置有防撞梁,整体提高了车体的强度,且提高了车体的缓冲吸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架的示意图;
图2为车架中纵梁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安装于车体上的示意图;
图4为车架中纵梁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5为车架中纵梁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架 2-纵梁 21-前部梁 22-中间梁 23-后部梁 24-凹槽
25-豁口 3-横梁 31-前部防撞梁 32-后部防撞梁
4-溃缩支架 5-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1,安装于车体5上,包括纵梁2以及设置于所述纵梁2之间的多个横梁3,所述横梁3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5前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前部防撞梁31,以及设置于车体5后端具有防撞作用的后部防撞梁32;所述纵梁2自所述车体前端至所述车体后端依次为前部梁21、中间梁22和后部梁23,其中,所述前部梁21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22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所述后部梁23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中间梁22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上述中,车架1的前端与后端均设置防撞梁,其起到了第一层防撞作用,而车架1的纵梁整体呈现两端高且中间低的形状,使纵梁的前中后形成了高度差,当车辆受到前碰、后碰冲击时,可起到缓冲吸能作用,减少对车体的伤害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3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半挂车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