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给水站故障检测及恢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5933.5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6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吉;刘海军;贾爱斌;陈维华;林汪洋;罗长久;李淑梅;闫芳;高现龙;宋振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彦吉 |
主分类号: | G01R29/16 | 分类号: | G01R29/16;G01R29/18;G01R19/165;F04B51/00;F04B49/10;F04B49/06;H04W4/14;H02H3/00;H02H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给水站 故障 检测 恢复 系统 | ||
一种无人给水站故障检测及恢复系统,由控制主机和手机组成,其特征是:控制主机主要由水泵抽空检测系统、缺相及欠压检测系统、相序故障检测及远程恢复系统和远程通信系统组成,控制主机进线侧连接原水泵配电柜的电源侧三相电源,出线侧其电源接线端连接到原水泵配电柜的进线侧,其负荷接线端连接到原水泵配电柜的出线侧。其优点为,能够对给水设备的抽空、相序、欠压、缺相等进行保护,并能够对主要的、损害较大的故障以远程发送短信方式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反馈信息,由检修人员针对抽空故障及时采取措施,针对相序故障进行远程倒相,并针对欠压、缺相故障进行强制停止设备运行,待电压符合要求后再自动运行设备,以保证给水设备的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给水站故障检测及恢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系统内(含高铁),大多数无人给水所主要采用本地自动运行的方式,处在无监测、无自动恢复的本地控制阶段,其运行/故障状态的掌握只能靠供电车间每月1次的巡视、检修车间的计划内检修和站区停水后的电话反馈;这无疑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故障的监测、发现以及及时处理埋下莫大的隐患。
现有无人给水站采用配电柜进行水泵电机控制,其具备了电机过热保护、自动控制等功能,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危及到了设备的安全运行。现有无人给水站设备的缺陷如下:
1)缺少电源保护:通过统计发现,因电源侧缺相、欠压、负相序发生的故障次数占总故障次数的86%,是给水设备运行安全的最大隐患,且由此而诱发的其它设备故障,损失巨大。其中损失最大的是电源负相序故障;对于泵管较少的潜水电机负相序的影响较小,但对于二、三百米以上铁路线的潜水泵其影响非常巨大;水泵负相序反转时、强大的压力造成叶轮与泵体间距逐渐缩小、最后抱死导致电机烧毁;负相序故障发生后,不仅故障处理时间长,而且造成的损失大,一般情况下,负相序都会导致水泵电机的烧毁、必须拔检,时长约7天,而且通常需要整体更换水泵电机,维修成本大增,即使是在电机烧毁前及时发现了负相序、也需要人为去现场倒换接线。
2)缺少抽空保护:山区铁路线,其水源有着它自己的特殊性,一是季节性缺水,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大,二是山区水井水源补水较慢,用水高峰期经常出现时段性缺水。而缺水引起的水泵电机空转,一则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二则水封温度升高烧毁,出现卡死时,导致电机损坏,每年因此发生的设备故障不少于十几件。山区多属深水井,最深的可达五六百米,电机烧损后检修起来非常麻烦,单是把水泵拔出来就要两天的时间,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水泵烧损导致无法给铁路各运营单位供水,直接影响铁路运输,所以,缺水时对水泵电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3)不能实时掌握现场故障原因:
现有无人给水站的给水设备发生故障后,检修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才能进行判断处理;不管当时能否处理,都至少要六人且装备所有工具、材料,使用车辆运至现场,检修工区无法实时掌握现场故障信息,只能做好各种可能故障发生的准备。
4)处理时间长,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多处于偏远山区的铁路无人给水站,道路崎岖,有的站区距工区近200公里耗时3个小时左右,加上天气状况不好,有时要想到现场,至少要一天时间,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故障处理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给水站故障检测及恢复系统,该无人给水站故障检测及恢复系统能够实时掌握现场信息、快速检测给水设备故障原因及必要时进行自动恢复,能够对给水设备的抽空、相序、欠压、缺相等进行保护, 并能够对主要的、损害较大的故障以远程发送短信方式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反馈信息,由检修人员针对抽空故障及时采取措施,针对相序故障进行远程倒相,并针对欠压、缺相故障进行强制停止设备运行,待电压符合要求后再自动运行设备,以保证给水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彦吉,未经李彦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5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置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的松脂原材料山地传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