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47438.8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0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信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Q7/00 | 分类号: | H01Q7/00;H01Q1/5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李逸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装置 以及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5年05月27日、国家申请号为201590000626.0、发明名称为“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例如HF频带的通信所使用的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该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射频标识符)标签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用的天线装置,以往,使用面状线圈天线。一般地,面状线圈天线由基材、形成于该基材的矩形螺旋状的导体图案构成。
此外,专利文献1中表示了能够将这样的面状线圈天线的电感调整/设定为规定值的天线装置。该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在基材的两面形成了导体图案,在基材的表面形成多圈的天线线圈,在基材的背面形成与天线线圈的最外周和最内周所作的区域大致相等的形状的开放了一部分的1圈线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1-3411号公报
在便携通信终端等电子设备构成有天线装置的情况下,随着近年来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薄化,在更小型的天线装置中要求规定的增益。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天线装置中,通过天线线圈与1圈线圈之间产生的容量,天线线圈的等效的电感被规定在某个范围,但1圈线圈在本身中并不作为放射元件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在1圈线圈产生的电流仅仅是通过与表面侧的天线线圈的磁场耦合而产生的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并不大。因此,通过感应电流而产生的磁场也不大,难以将1圈线圈利用为放射元件。
此外,如专利文献1的天线装置那样,在基材的背面形成了任意的导体图案的情况下,在将RFIC等的供电电路连接至形成于基材的矩形螺旋状的导体图案的内周端以及外周端时,需要将用于将内周端与供电电路连接的线路形成于矩形螺旋状的导体图案的形成面一侧并且在与矩形螺旋状的导体图案绝缘状态下形成。因此,导体图案的构成以及形成方法复杂化,进一步地,用于将上述矩形螺旋状的导体图案的内周端与供电电路连接的线路(跳线)成为使天线特性劣化的重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并且能够得到高增益的天线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面状线圈与供电端子的连接构造简单化从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的天线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1)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导体在线圈开口的周围被卷绕为面状的形状的面状线圈;与所述面状线圈对置配置,形成有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线圈开口重合的切口的面状导体;和被配置于俯视下所述面状线圈的形成区域的外侧或者所述线圈开口的内侧的第1供电端子以及第2供电端子,
所述面状线圈包含:第1导体图案部;和沿着第1导体图案部的外周或内周的形状或者俯视下重合的形状的第2导体图案部,
所述第1供电端子与所述第1导体图案部的第1端导通,所述第2供电端子与接近于所述第1导体图案部的第1端的一侧的所述第2导体图案部的第1端导通,
所述第1导体图案部以及所述第2导体图案部各自的第2端与所述面状导体连接。
根据上述的构成,不需要跨过构成面状线圈的导体图案的跳线,构造被简单化。此外,能够避免由于设置跳线所导致的天线特性的劣化。
(2)在上述(1)中,优选所述切口由导体开口以及使所述导体开口的一部分与所述面状导体的外缘连接的狭缝构成,所述面状线圈与所述面状导体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导体开口与所述线圈开口重合。通过该构造,能够使线圈开口与导体开口遍及较长周长地接近。由此,能够在面状导体高效地感应电流。
(3)在上述(2)中,优选所述第1导体图案部以及所述第2导体图案部各自的第2端与所述面状导体连接,以使得不跨过所述狭缝。由此,认为流过面状导体的电流不会被分支为经由狭缝而流过面状导体的电流、和经由层间连接导体而流过面状线圈的电流,流过与面状线圈不对置的面状导体的面的电流较大。因此,作为面状导体的天线的效果较高。
(4)在上述(2)中,也可以所述第1导体图案部以及所述第2导体图案部各自的第2端与所述面状导体连接,以使得跨过所述狭缝。
(5)在上述(1)至(4)的任意一个中,优选所述面状线圈是在所述线圈开口的周围卷绕多次的形状。由此,面状线圈与面状导体的耦合变高,作为面状导体的放射体的功能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47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