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保险杠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53412.4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3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国;耿秋勇;刘洪生;常乐;张黎黎;朱慧峰;李鹤鹏;唐奇金;王善鹏;左荣召;吕海;王英丽;王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凌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保险杠 横梁 本实用新型 横梁主体 汽车零件制造 横梁结构 弧形凹槽 弧形曲面 加工效率 影响汽车 整体安全 汽车用 防撞 内凹 外凸 侧面 | ||
后保险杠横梁,它涉及一种横梁,具体涉及一种后保险杠横梁。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汽车用后保险杠横梁结构不合理,导致其加工效率较低,且防撞强度较低,影响汽车整体安全性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横梁主体,横梁主体的外表面是外凸的弧形曲面,横梁主体的内侧面是内凹的弧形凹槽。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制造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梁,具体涉及一种后保险杠横梁,属于汽车零件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轿车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代步工具,随着轿车的普及,其自身的安全性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后保险杠横梁是汽车上重要的安全防护零件,现有汽车用后保险杠横梁结构不合理,导致其加工效率较低,且防撞强度较低,影响汽车整体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汽车用后保险杠横梁结构不合理,导致其加工效率较低,且防撞强度较低,影响汽车整体安全性能的问题,进而提出后保险杠横梁。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横梁主体,横梁主体的外表面是外凸的弧形曲面,横梁主体的内侧面是内凹的弧形凹槽。
进一步的,横梁主体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个内凹的曲面。
进一步的,曲面内凹的深度为10mm~20mm。
进一步的,横梁主体外表面的中部设有条形凹槽。
进一步的,条形凹槽的深度为10mm~20mm。
进一步的,横梁主体的一端开有通孔。
进一步的,通孔的直径为2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加工效率,且防撞击能力强,有效的提高了汽车整体的安全性能;2、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四道工序即可完成加工,且成品抗撞击能力强,能有效保护汽车自身的防撞击能力;3、本实用新型优化了产品的加工工艺,通过改变产品结构,改变了模具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后保险杠横梁包括横梁主体1,横梁主体1的外表面是外凸的弧形曲面,横梁主体1的内侧面是内凹的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后保险杠横梁的横梁主体1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并排设有两个内凹的曲面1-1。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后保险杠横梁的曲面1-1内凹的深度为10mm~20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后保险杠横梁的横梁主体1外表面的中部设有条形凹槽1-2。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后保险杠横梁的条形凹槽1-2的深度为10mm~20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后保险杠横梁的横梁主体1的一端开有通孔1-3。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后保险杠横梁的通孔1-3的直径为28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凌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凌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534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蓄电池固定装置
- 下一篇:适用于小型机动车追尾的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