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急式海绵蓄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54857.4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1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曹林涛;黄俊;康丹;伍骄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4B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柏亚军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水围堰 蓄水装置 应急式 海绵 支撑体 容纳空间 防水布 海绵块 蓄水 本实用新型 地表径流 立体支撑 临时围堰 平整场地 人力物力 水工结构 蓄水设备 延伸覆盖 依次连接 接缝处 杆件 拆卸 填充 降雨 承接 雨水 应急 缓和 封闭 排放 节约 施工 广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急式海绵蓄水装置,涉及蓄水设备或水工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海绵块、支撑体以及防水布。支撑体由多根相互连接的杆件组成,用于在场地内构成临时围堰的具有容纳空间的立体支撑框架,而多个依次连接的海绵块被填充进支撑体中,并围绕容纳空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用于蓄水的蓄水围堰;进一步地,将防水布沿蓄水围堰的底部与地面的接缝处延伸覆盖,用于防止蓄水围堰内的水向外渗透。本实施例中的应急式海绵蓄水装置材料宜得,结构简单,搭建与拆卸施工方便,节约了人力物力,可以在广场等平整场地上实施应急式海绵蓄水装置,通过蓄水围堰承接自身区域内雨水可发挥应急蓄水,待降雨缓和后再排放,实现缓排地表径流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水设备或水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急式海绵蓄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雨季节,地表降雨很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城市内涝,影响生产与生活。海绵城市是控制内涝的方法之一。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综合管廊等地下排水系统被寄予厚望,但是多数城市无力承担该项投资。当直排能力有限时,可以调蓄径流的低成本措施值得期待。比如下沉式绿地与广场,渗透式停车场,透水铺装,储水罐以及湿地或湿塘等措施被较多地在试点城市中应用。
对于新建与改造的城市可以较多地考虑海绵城市措施,但是对于改造难度大的城区来说,上述的现有措施不能发挥应急蓄水的作用。简单地说场地应急蓄水措施应该考虑的目标是持续性大雨来临时,不向区域外贡献地表径流,不向排水管网增加压力,待管道排水压力降低时再排放。但是非下沉式广场,因为雨水不能下渗,自身也无法蓄积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直接汇入排水管网,还是增加了地下管网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式海绵蓄水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快速直排导致管网不堪重负而需要地表临时蓄水减缓城市内涝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急式海绵蓄水装置,包括多个呈Z形结构的海绵块;海绵块包括海绵基体以及设于海绵基体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的第一配合端与第二配合端;一个海绵块的第一配合端用于与另一个海绵块的第二配合端相互配合从而形成矩形;海绵基体包括沿宽度方向上两端的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配合槽,第二配合面上设有用于与配合槽对应嵌合的凸起;海绵块的外周壁由中密度海绵制成,海绵块的内部由低密度海绵制成;支撑体,支撑体包括多根相互连接的杆件;支撑体具备由多根杆件围成的容纳空间;其中,多个海绵块依次首尾连接用于围绕容纳空间形成一个密封的用于蓄水的蓄水围堰。
发明人发现:对于新建与改造的城市可以较多地考虑海绵城市措施,但是对于改造难度大的城区来说,上述的现有措施不能发挥应急蓄水的作用。简单地说场地应急蓄水措施应该考虑的目标是持续性大雨来临时,不向区域外贡献地表径流,不向排水管网增加压力,待管道排水压力降低时再排放。但是非下沉式广场,因为雨水不能下渗,自身也无法蓄积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直接汇入排水管网,还是增加了地下管网的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548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清理的篦子
- 下一篇:学生宿舍洗浴水二次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