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线夹温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57749.2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5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楠;梅成磊;李冰;刘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郑芳;王桂名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感应 技术 线夹温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线夹温升装置,包括感应自取电模块、电能适配模块、温升采集模块、CPU处理器和数据发射模块,感应自取电模块与电能适配模块构成能量供应单元,温升采集模块、CPU处理器、数据发射模块构成信号收发单元,感应自取电模块与电能适配模块相连,感应自取电模块分别与温升采集模块、数据发射模块、CPU处理器相连,温升采集模块与CPU处理器相连,CPU处理器与数据发射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受高压电气安全距离限制,难以实施电气结点发热温度实时在线监测的难题,有效推进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带来显著的电网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网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线夹温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城乡用电量猛增,在用电高峰期,线路供电负荷在极限附近或超极限运行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线路高负荷运行越来越普遍,输电线路导线连接接点温度过高成为线路安全运行的“死穴”。
连接点在高温下运行时会缓慢退火和老化,使其强度损失,强度损失随线夹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间断加热对强度损失具有累积作用。由于导线连接不良,连接点温度过高而造成的断线事故时有发生。断线事故由于破坏范围大而成为电网各类事故中危害最大的一类事故。日常检修中由于一直对导线接头连接状态没有可靠的监控手段,致使这类事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给供电造成极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线夹温升装置。
一种基于感应取电技术的线夹温升装置,所述线夹温升装置包括感应自取电模块、电能适配模块、温升采集模块、CPU处理器和数据发射模块,所述感应自取电模块与电能适配模块构成能量供应单元,温升采集模块、CPU处理器、数据发射模块构成信号收发单元,所述感应自取电模块与电能适配模块相连,所述感应自取电模块分别与温升采集模块、数据发射模块、CPU处理器相连,所述温升采集模块与CPU处理器相连,所述CPU处理器与数据发射模块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自取电模块、电能适配模块、温升采集模块、CPU处理器、数据发射模块集成在一个封闭的金属密封罩内。
作为优选,所述感应自取电模块由封闭铜线圈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温升采集模块由测温芯片、电路板构成,所述测温芯片焊接在电路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数据发射模块由近场射频方式将信号传至通讯基站。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受高压电气安全距离限制,难以实施电气结点发热温度实时在线监测的难题;它不仅取代了人工巡检,而且真正做到了实时、在线、远程、智能监测电气结点的发热状况、实现超限报警,从而大大提高高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且有效推进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带来显著的电网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57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式预制混凝土砖模
- 下一篇:一种能自动点燃或加热卷烟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