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极化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61051.8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9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呈斌;陈家永;陈思苑;郑文华;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8;H01Q2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赵爱蓉 |
地址: | 5117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极化振子。
背景技术
双极化振子包括一基座、四个支撑臂以及一振子臂。基座上设有一导电箔。四个支撑臂的一端固定在基座上并与导电箔焊接在一起,从而将支撑臂接地。振子臂连接在支撑臂的另一端。
然而双极化振子在调节互调时,会对与不同极化方向振子臂连接的支撑臂的焊接进行调节,这会对另一极化方向的振子臂造成影响,从而对双极化振子的互调相互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极化振子,旨在减小双极化振子的在焊接时不同极化之间互调的相互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化振子,包括底座、支撑座和振子臂。底座具有介质板和覆设在介质板上的导电接地层,导电接地层具有若干呈方形的导电层,该若干导电层覆设在介质板上,且相邻的导电层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支撑座具有第一极化馈入臂、第二极化馈入臂、第一极化巴伦臂和第二极化巴伦臂,所述第一极化馈入臂、第二极化馈入臂、第一极化巴伦臂和第二极化巴伦臂的一端均固定在介质板上,且第一极化巴伦臂和第二极化巴伦臂分别与相应的导电接地层焊接电连接。振子臂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固定在第一极化馈入臂、第二极化馈入臂、第一极化巴伦臂和第二极化巴伦臂的另一端。
作为上述双极化振子的改进,所述导电层呈方形。
作为上述双极化振子的改进,所述相邻的导电层之间形成一宽度均匀的缝隙。
作为上述双极化振子的改进,所述缝隙的宽度为1mm。
作为上述双极化振子的改进,所述导电层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为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极化巴伦臂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第二极化巴伦臂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作为上述双极化振子的改进,所述第一极化馈入臂之固定在介质板上的一端还与第二极化导电层焊接电连接,所述第二极化馈入臂之固定在介质板上的一端还与第一极化导电层焊接电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双极化振子的若干导电层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从而若干导电层之间既可以相互隔离又可以相互电耦合而共同接地,因此在将第一极化巴伦臂和第二极化巴伦臂和相应的导电层焊接时,可以有效减小焊点之间的温度传递,从而减小了焊点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减小本实用新型双极化振子在焊接时不同极化之间互调的相互影响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极化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极化振子的基座的仰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其揭示了本实用新型双极化振子的一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双极化振子包括底座10、支撑座20和振子臂30。
请参阅图2,底座10具有介质板11和覆设在介质板11上的导电接地层12,介质板11设有第一极化馈入固定点111、第二极化馈入固定点112、第一极化巴伦焊接点113和第二极化巴伦焊接点114,其中,第一极化馈入固定点111和第一极化巴伦焊接点113成对角线设置,第二极化馈入固定点112和第二极化巴伦焊接点114成对角线设置。
导电接地层12具有若干呈方形的导电层,该若干导电层覆设在介质板11的底面上,且相邻的导电层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从而相邻的导电层之间形成一狭长的宽度均匀的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为1mm。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定义为第一导电层121和第二导电层122。第一极化导电层121还覆盖第一极化巴伦焊接点113和第二极化馈入固定点112,第二极化导电层122还覆盖第二极化巴伦焊接点114和第一极化馈入固定点111。
请参阅图1和图2,支撑座20具有第一极化馈入臂21、第二极化馈入臂22、第一极化巴伦臂23和第二极化巴伦臂24。第一极化馈入臂2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极化馈入固定点111上。第二极化馈入臂2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极化馈入固定点112上。第一极化巴伦臂2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极化巴伦焊接点113上,且该端还与第一极化导电层121通过锡焊的方式电连接在一起。第二极化巴伦臂24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极化巴伦焊接点114上,且该端还与第二极化导电层122通过锡焊的方式电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云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1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