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区用中楼层边框架梁梁底纵向钢筋配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61412.9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2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井彦青;丁相飞;李强;武栋;李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C5/01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3 | 代理人: | 蒋遥明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震区 楼层 边框 架梁 纵向 钢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地震区用中楼层边框架梁梁底纵向钢筋配筋结构,两个平行分布的边框架柱之间连接有梁,梁底下方设置有连接在两个边框架柱之间的梁底通长钢筋,梁底通长钢筋的上方设置有两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两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的外侧端分别与两个边框架柱的内侧壁相连接,两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段梁底二排阶段钢筋,两个边框架柱内壁之间的距离为Ln,则每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和每段梁底二排阶段钢筋的长度均为Ln/3,两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内侧端之间的距离、以及两段梁底二排阶段钢筋内侧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n/3;其配置更为合理,且节约材料,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区用中楼层边框架梁梁底纵向钢筋配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震高烈度区:一般是指地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地区。地震中低烈度区:地震低烈度一般是指地震设防烈度6度区;地震中烈度区一般指地震设防7度地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中部由钢筋混凝土墙围合成的核心筒与外围稀柱框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楼层边框架梁是指框架核心筒结构中,联系外围稀柱之间框架梁。梁底纵向钢筋:在梁截面底部受拉区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纵向抗震构造钢筋。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地震设防中低烈度区进行结构设计时,楼层边框架梁承受的地震水平力较小,楼层边框架梁受力一般是以承受楼层竖向荷载为主,楼层边框架梁底部的弯矩分布是跨中最大,两端支座处最小,这时楼层边框架梁底部的弯矩分布包络图详见附图1。但在地震高烈度区进行结构设计时,楼层边框架梁承受较大地震水平力作用,较多楼层边框架梁承受的地震水平力就起控制作用,而楼层竖向荷载就不起主要作用了。楼层边框架梁底部的弯矩分布是靠两端框架柱处最大,跨中最小,这时楼层边框架梁底部的弯矩分布包络图详见附图2。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楼层框架梁底弯矩受力分布出现逆转性变化。
为此,需要一种地震区用中楼层边框架梁梁底纵向钢筋配筋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其配置更为合理,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区用中楼层边框架梁梁底纵向钢筋配筋结构,以解决楼层边框架梁承受较大地震水平力作用,较多楼层边框架梁承受的地震水平力就起控制作用,而楼层竖向荷载就不起主要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震区用中楼层边框架梁梁底纵向钢筋配筋结构,包括两个平行分布的边框架柱,两个平行分布的边框架柱之间连接有梁,梁底下方设置有连接在两个边框架柱之间的梁底通长钢筋,梁底通长钢筋的上方设置有两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两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的外侧端分别与两个边框架柱的内侧壁相连接,两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一段梁底二排阶段钢筋,两端梁底二排阶段钢筋的外侧端分别与两个边框架柱的内侧壁相连接,梁底通长钢筋、梁底一排截断钢筋和梁底二排阶段钢筋相互平行,梁底通长钢筋、梁底一排截断钢筋和梁底二排阶段钢筋均与边框架柱相垂直;两个边框架柱内壁之间的距离为Ln,则每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和每段梁底二排阶段钢筋的长度均为Ln/3,两段梁底一排截断钢筋内侧端之间的距离、以及两段梁底二排阶段钢筋内侧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n/3。
可选地,边框架柱为矩形柱。
可选地,梁底通长钢筋为圆柱杆。
可选地,梁底一排截断钢筋为圆柱杆。
可选地,梁底二排阶段钢筋为圆柱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地震区用中楼层边框架梁梁底纵向钢筋配筋结构,能够解决楼层边框架梁承受较大地震水平力作用,较多楼层边框架梁承受的地震水平力就起控制作用,而楼层竖向荷载就不起主要作用的问题,其配置更为合理,且节约材料,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震设防中低烈度区的梁底正弯矩包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14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