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扩张支撑型鼻咽通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68374.X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5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罡;江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赵龙骧;胡镇西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气管 支撑套 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鼻腔手术 弹性螺旋 支撑结构 支撑型 上呼吸道 弧形管状结构 上呼吸道梗阻 呼吸道通畅 呼吸 气管导管 生理需要 斜向开口 压迫止血 鼻端处 鼻粘膜 咽喉部 鼻端 侧孔 导管 外壁 通畅 出血 环绕 体内 保证 治疗 | ||
一种扩张支撑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呈弧形管状结构的导气管本体,导气管本体内壁具有弹性螺旋状支撑结构,导气管本体外壁环绕设有支撑套囊,支撑套囊包括设在导气管本体靠近鼻端处的上部支撑套囊和设在导气管本体靠近咽端处的下部支撑套囊;导气管本体鼻端设有气管导管接头,导气管本体的咽端为椭圆形斜向开口。所设计的通气道,具有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通过通气道内弹性螺旋状支撑结构、通气道咽端斜面及背部侧孔保证了有效的建立通畅的上呼吸道,减少了咽喉部的不适;尤其通过支撑套囊,既能治疗插入导管时造成的鼻粘膜出血及满足鼻腔手术后压迫止血需要,也能保证有效的的呼吸通路,符合鼻腔手术患者的呼吸生理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疗中的辅助器材,具体地指一种扩张支撑型鼻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鼻咽通气道是临床医疗中常见的一种医疗辅助器材,在临床麻醉和心肺复苏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全身麻醉复苏期间,是处理镇静过深或肌肉松弛药残留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开放气道中使用最频繁的医疗器材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传统的鼻咽通气道存在以下不足:其一,传统的鼻咽通气道在使用过程中前段易贴于患者咽喉部,并且在操作中容易被扭曲和压瘪,不能起到开放气道的目的;其二,传统的鼻咽通气道结构只适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患者出现需要辅助性呼吸时,只能使用简易呼吸球囊加面罩给予通气,延误了抢救的时间和有效性;其三,由于鼻腔内毛细血管丰富,传统的鼻咽通气道在放置过程中易引起鼻粘膜出血,或鼻腔手术以后在插入鼻咽通气道,均不能进行有效的压迫止血,容易因出血而出现误吸等并发症;其四,传统的鼻咽通气道置入长度相当于鼻尖至耳孔的长度,在进行操作时候往往只能置入大概的长度,置入过短不能解除呼吸道梗阻而置入过长则易引起咽喉部呛咳;其五,传统的鼻咽通气道解除呼吸道梗阻时,被舌根压迫不能与声门在同一水平面形成有效的通气路径。
因此,基于传统的鼻咽通气道结构的局限性,无论是置入正确的深度、缓解上呼吸道梗阻、压迫出血的鼻粘膜,医护只能依靠临床经验来判断和处理,这样,既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又难以被病人理解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鼻咽通气道存在的管体易被扭曲和压瘪、放置过程中易引起鼻粘膜出血、不能精确置入管体长度等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建立通气路径、降低插管后鼻粘膜出血并发症的扩张支撑型鼻咽通气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扩张支撑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呈弧形管状结构的导气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本体内壁具有弹性螺旋状支撑结构,所述导气管本体外壁环绕设置有支撑套囊,所述支撑套囊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气管本体靠近鼻端处的上部支撑套囊和设置在所述导气管本体靠近咽端处的下部支撑套囊;所述导气管本体鼻端设置有气管导管接头,所述导气管本体的咽端为椭圆形斜向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椭圆形斜向开口呈大喇叭结构,其开口平面与所述导气管本体轴线呈45°夹角。这样,可以减少导气管本体置入时对鼻粘膜的损伤。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气管本体的咽端位于椭圆形斜向开口背侧设置有导气管咽端侧孔。这样,既能减少扩张支撑型鼻咽通气道插入时与鼻腔组织之间的摩擦,也能保持其置入过深或尾端贴于口咽导致梗阻时管路的通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气管本体的管壁上设置有深度指示刻度。这样,能够精确把控置入长度,避免置入过短不能解除呼吸道梗阻、过深则容易引起咽喉部的不适症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螺旋状支撑结构为螺旋状钢丝内衬。这样,保证了导气管本体在操作中的通畅,避免了被患者呼吸道扭曲或压瘪而发生的气道通路梗阻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咽端侧孔的直径为所述导气管本体外径的1/3~1/2。这样,可以保证有效的通气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状钢丝内衬采用医用级316不锈钢。这样,可以在保证导管不会变形并保持有效的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确保器械的安全无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683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效托式吸氧吸痰口咽通气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扩张的小儿双腔气管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