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循环式造流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2499.X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3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史方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四方游泳康复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4/00 | 分类号: | E04H4/00;E04H4/12;E04H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向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张春合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流通道 池体 水车轮 中心辊 过水管道 循环式 竖向 造流 叶片 本实用新型 可转动设置 固定设置 宽度增加 配合连接 驱动机构 外侧设置 维护方便 支承结构 过水孔 检修口 连接件 侧壁 外周 预留 改进 检修 相通 消耗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循环式造流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外侧设置有回流通道,池体分别通过两端侧壁的过水孔与回流通道相通,回流通道中可转动设置有竖向或竖向倾斜的水车轮,水车轮包括中心辊体和若干叶片,叶片固定设置在中心辊体的外周,中心辊体通过连接件与驱动机构配合连接。水车轮的安装、检修和维护方便,不需要预留检修口;过水管道的设置对于池体的宽度增加幅度较小;过水管道内不需要设置支承结构,因此对水流的阻力较小,回流通道内水流动能消耗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体育技术和医疗康复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循环式造流池。
背景技术
游泳池是人们从事游泳运动的场地。可以造流的池补丁可以用于运动员的常规训练,通过调节水流速度,不仅便于游泳者的技术分析,还可用于康复治疗和肌肉训练。
造流池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产生水流和设置回水的管路。
造流池按照水流的分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池体内较浅部分的水流与较深部分的水流方向相同,另一种是造流水流集中于池体较浅部分,也就是游泳状态下人体漂浮所在的池体上半部分。现有技术中属于前一种造流池的方案如CN203701658U,后一种造流池的方案如CN2533203Y、CN 204060049 U。
CN203701658U的技术方案将回水的通道设置在池体的下方,池中水体从泳池的一端流出,经由池体下方的回水通道,在回水通道中设置水车轮增加水流流速,经泳池另一端的通孔返流至池体中,上述方案的造流水流分布均匀,但也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第一、 由于在进水和出水的池体两端均设置有导流罩,因此上述结构的池体在深度和长度上均有所增加,且池体底部的承重需要充分考虑;
第二、 位于回水通道内的支承结构会对水流形成一定的阻力;
第三、 由于水车轮与过水通道的内壁间隙配合,因此水车轮的检修需要预留空间,或者在过水管道壁开设检修口,利用连接件将检修口密封,增加了检修操作的复杂程度。
CN2533203Y和CN 204060049 U分别采用螺旋桨和潜水泵作为造流的动力源,但是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首先当池内水位较低时,不能实现平稳的造流;而且若螺旋桨的桨叶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则工作噪音大,对于水流的输送效率也大大降低;CN 204060049 U采用管道传输造流的水流,单位时间内流量较小,不适用于较大型的池体,池内水位低于出水口时,无法正常造流使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造流池进行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循环式造流池,水车轮维护和维修方便,回流通道中无支承结构,水流阻力小。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循环式造流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池体的外侧设置有回流通道,池体分别通过两端侧壁的过水孔与回流通道相通,回流通道中可转动设置有竖向或竖向倾斜的水车轮,水车轮包括中心辊体和若干叶片,叶片固定设置在中心辊体的外周,中心辊体通过连接件与驱动机构配合连接。
上述泳池的造流过程为:在电机的带动下,水车轮持续旋转,池体一端的过水孔出水,经由水车轮对水体施加推送力,并经由池体另一端的过水孔进水,在池体内形成具有一定流速的水流,由于水车轮竖向设置或者竖向倾斜设置,拆卸安装更方便,因此相对而言,降低了泳池维护的难度。
具体的,上述的池体可以为规则的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或者随形,施工前仅需要确定水流方向即可确定过水孔和水车轮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四方游泳康复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四方游泳康复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2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