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回路新型加氢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3245.X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5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卢冬华;邢军;彭帆;苏前华;危华;梁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龙岗分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28 | 分类号: | G21C15/2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射泵 喉部 氢气 本实用新型 气水混合物 一体化装置 新型加氢 主流出管 出口段 气流孔 引气管 壳体 气水混合单元 多通道结构 安装方便 混合单元 壳体顶部 气液分离 循环加氢 主流入管 冷却水 密度差 内壁面 入口段 水混合 中空状 负压 管壁 溶氢 吸入 引射 连通 流出 应用 | ||
1.一种一回路新型加氢一体化装置,用于对核反应堆一回路冷却水进行加氢,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回路新型加氢一体化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下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
主流入管,所述主流入管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呈密封的插入所述壳体中,所述主流入管的末端的端面距离所述壳体的顶面一定距离,所述主流入管的末端的侧面均匀开设有通孔,冷却水藉由所述主流入管进入;
主流出管,所述主流出管与所述出水口对接连通;
引射泵,所述引射泵设置于所述主流入管中,所述引射泵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段、喉部及出口段,所述入口段与出口段分别位于所述喉部的两端,所述入口段呈渐缩喷管状,所述喉部的内壁面呈均匀的开设有气流孔,所述出口段呈渐扩喷管状且内管壁内有均匀分布的多通道结构,所述多通道结构与所述气流孔连通;
引射泵引气管,所述引射泵引气管呈密封的穿入所述主流入管中,并与所述引射泵的喉部的内壁面的气流孔连通,氢气藉由所述引射泵引气管进入,所述引射泵引气管进入的氢气与所述主流入管进入的冷却水于所述引射泵的喉部内接触混合形成气水混合物;
气水混合单元,所述气水混合单元呈平行堆叠状的设置于所述主流入管中,所述气水混合单元位于所述引射泵的出口段的正上方,气水混合物依次进入堆叠设置的所述气水混合单元中进行搅混从而使一部分氢气溶于冷却水,未溶于冷却水的氢气和溶氢后的冷却水形成的气水混合物从所述主流入管的末端的通孔流出进入所述壳体中,进入所述壳体中的气水混合物因密度差而发生分离,其中溶氢后的冷却水位于所述壳体下部并藉由壳体的出水口而从所述主流出管流出,分离出来的氢气位于所述壳体上部并继续被所述引射泵引气管吸入参与循环加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回路新型加氢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泵的出口段的管壁末端呈“一分多”接管结构,所述“一分多”接管结构与所述引射泵的喉部的内壁面气流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回路新型加氢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泵的喉部呈中空状,所述出口段的多通道结构延伸至所述喉部的内壁面上,所述多通道结构等间距的呈多列分布于所述出口段的内管壁及所述喉部的内壁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回路新型加氢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结构的每一通道分别对应与所述“一分多”接管结构的一列气流管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回路新型加氢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孔等间距的呈多列分布,所述多通道结构的每一通道分别对应与一列所述气流孔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回路新型加氢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分多”接管结构为“一分十”接管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回路新型加氢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泵引气管呈竖直的穿过所述气水混合单元并凸伸出所述主流入管,所述引射泵引气管位于所述进气口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龙岗分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龙岗分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32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波纹板钢制安全壳密封盖
- 下一篇:一种非均匀电加热的核燃料模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