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4701.2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5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马方正;田红霞;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威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37202 | 代理人: | 丁宏斌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减速 调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齿轮箱零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
背景技术
电钻类产品是需求量最大的电动工具,直流充电电钻具有便携、使用方便等领域,而被广泛应用于家装市场。直流电钻在工作过程中具有高速旋转和低速旋转两种工作模式,即在钻孔时高速旋转,在锁螺丝时低速旋转以输出大扭矩。为了满足两种工作模式的要求,直流电钻减速箱部分一般采用双速行星齿轮减速箱,通过换挡机构进行调速。双速行星齿轮减速箱,换挡动作一般靠调速拨杆拨动调速齿圈、通过调速齿圈离合动作来实现的。如图1-图3所示,现有调速拨杆结构包含一个主体10,主体上设有定位孔101和折弯102,主体通过定位孔固定在机壳上,形成杠杆结构。该调速拨杆结构包含一个主体10,主体上设有定位孔101和折弯部102,折弯部102为一个横向折弯,与主体间呈L形结构,调速拨杆通过定位孔101固定在机壳上,形成杠杆结构,折弯部102的前端作用于调速齿圈20外壁上的环形凹槽201。当进行换挡时,拨动调速拨杆使其由位置A向右拨到位置B,调速齿圈20在调速拨杆的作用下由位置C向左被拨到位置D,实现跟固定机壳离合。但由于折弯部102只有一个横向的折弯,在拨动过程中不能完全处于调速齿圈中线位置,导致调速齿圈在切换时容易发生倾斜,造成卡顿或空挡现象,从而造成换挡不顺畅或者损坏零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用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使调速齿圈在换挡过程中的运动更加平稳,避免出现卡顿及空挡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定位孔和折弯部,主体通过定位孔固定在机壳上,其特征是所述折弯部由一个横向折弯和一个竖向折弯组成,折弯部与主体间呈U形结构。
所述竖向折弯与横向折弯长度比为1:1~3:1。作为一种优选,横向折弯长度为1-2mm,竖向折弯长度为2-3mm。
本实用新型的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的折弯部为一个横向折弯和一个竖向折弯,竖向的折弯对调速齿圈提供了一个竖向支撑保护,在拨动调速齿圈的过程中,使调速齿圈的移动更稳定,确保其沿中线移动,从而避免了因调速齿圈的倾斜导致的卡顿或空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的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与调速齿圈连接示意图。
图3现有的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工作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与调速齿圈连接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行星减速箱调速拨杆,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上设有定位孔101和折弯部102,主体通过定位孔101固定在机壳上,折弯部102由一个横向折弯102a和一个竖向折弯102b组成,折弯部102与主体间呈U形结构。竖向折弯102b与横向折弯102a长度比为1:1~3:1。作为一种优选,横向折弯102a长度为1-2mm,竖向折弯102b长度为2-3mm。
如图2和图3所示,当进行换挡时,拨动调速拨杆使其由位置A向右拨到位置B,折弯部102的前端作用于调速齿圈20外壁上的环形凹槽201,由于杠杆原理,调速齿圈20由位置C向左被拨到位置D,实现跟固定机壳离合。由于折弯部102有一个竖向折弯201b,对调速齿圈20提供了一个竖向的支撑保护。在拨动调速齿圈20的过程中,使调速齿圈20的移动更稳定,确保其沿中线移动,从而避免了因调速齿圈20的倾斜导致的卡顿或空挡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威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威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4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稳态旋钮式电子换挡机构
- 下一篇:车载超声波定向拾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