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电站用硅橡胶棉线编织软管组合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5657.7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6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标;宋坤;范荣超;许健;杜虎虎;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3/00 | 分类号: | B29D23/00;C08K3/04;C08K3/36;C08K5/5419;C08K13/02;F16L11/24;C08L8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世纪蓝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2 | 代理人: | 李永琛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橡胶 核电站 棉线 编织软管 软管 组合件 高苯基硅橡胶 本实用新型 设计和制造 辐照吸收 工艺改进 技术关键 技术路线 技术要求 橡胶总成 压缩空气 应用配方 应用 | ||
核电站用硅橡胶棉线编织软管组合件涉及橡胶总成软管制品。本实用新型采用高苯基硅橡胶应用配方设计和制造工艺改进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突破硅橡胶应用于增强软管的技术关键。满足了核电站中高累积辐照吸收量1.6×106Gy条件下仍保持弹性,有效输送压缩空气的技术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总成软管制品。
背景技术
核电站各压空系统设备与脉冲阻尼器之间的连接、气动双隔膜泵系统、生产废水系统管道连接等均需要软管提供柔性连接,以减少端口应力、隔震和弥补解决连接误差,并能在累积辐照吸收剂量为1.6×106Gy条件下有效输送压缩空气。
目前,我国核电站配套橡胶件中,为了满足耐辐照和较严酷的工作条件下的安全性,一般采用综合物化性能较好的含苯基硅橡胶制品。但因硅橡胶半成品呈现的是接近腻子状态,极易变形,不具备实现增强胶管机械编织增强层工艺所必须的挺性,导致硅橡胶纤维增强软管难以实现在金属芯杆上穿套内管和机械编织增强层的工艺方法。又因硫化硅橡胶的永久变形较大、强度相对较低、难以进行机械扣压方式的总成,致使硅橡胶在通用结构橡胶增强软管的应用上受到限制。
在我国努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核电“走出去”战略目标指导下,一直在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及相关配套部件,其中对核电站用硅橡胶棉线编织总成软管也必须进行国产化的配套研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适应高累积核辐照吸收剂量为1.6×106Gy条件下仍能保持有效输送压缩空气的硅橡胶棉线编织增强总软管组合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高苯基硅橡胶应用配方设计和制造工艺改进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突破硅橡胶应用于增强软管的技术关键。
其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核电站用硅橡胶棉线编织软管组合件,它由软管和金属扣压接头组成,软管的结构由内及外分别由内胶层、棉线编织增强层、外胶层构成,其中所述内、外胶层所用主体胶料为高苯基硅橡胶;所述棉线编织增强层内、外表面涂有高苯基硅橡胶过渡增粘胶液。
总成软管的制造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混炼胶制备:按上述配方配合后在炼胶机上混炼足够量的混炼胶备用;
②增粘处理用胶液的制备:将经过步骤制得的混炼胶热炼薄通出片、剪碎,以汽油为溶剂入搅拌罐搅拌制得增粘处理用胶液;
③软管的内管挤出:混炼胶热炼出片后入挤出机挤出所需规格的内胶管;
④内管半硫化:将经步骤制得的内管经150℃×10min热空气半硫化定型;
⑤ 内管中穿管芯:在半硫化定型的内管中穿入规定规格的金属管芯;
⑥ 内管外增粘处理:对经步骤的内管外表面涂刷经步骤制得的增粘胶液,增粘胶液经干燥处理或自然晾干至溶剂完全挥发;
⑦棉线编织增强层的冷冻编织:将经步骤的具芯内管经液氮冷冻机与棉线编织机衔接,等速完成冷冻硬化状态下的棉线编织增强层的编织;
⑧棉线编织增强层外的增粘处理:经步骤制得的棉线编织增强层外表面在常温下涂刷经步骤制得的增粘胶液后干燥,经干燥处理或自然晾干至溶剂完全挥发;
⑨包覆外胶层:将混炼胶热炼出片连续填入挤出机,同时对经步骤所得半成品外表面包覆外胶层;
⑩包缠水包布;
⑪整体硫化:将经步骤的软管半成品先经热空气150℃×30min一段硫化后,再进行200℃×60min二段硫化;
⑫解除水包布、脱除管芯;
⑬定长剪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5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