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构造柱插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9356.1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3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尚旭;战胜;朱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06 | 分类号: | E04C5/06;E04C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筋 下板筋 上板 构造柱 平面框架 绑扎 弯钩 立体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 并行设置 垂直设置 箍筋绑扎 建筑施工 平行设置 箍筋 弯折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构造柱插筋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构造柱上的插筋;所述构造柱包括上板筋和下板筋,所述上板筋设置在所述下板筋上侧,所述上板筋与所述下板筋平行设置,两者通过箍筋连接;所述插筋分别与所述上板筋和所述下板筋垂直设置,所述插筋与下板筋接触的一端弯折为90度的弯钩,通过绑扎所述弯钩将所述插筋和所述下板筋固定,所述插筋与所述上板筋接触并通过绑扎固定;所述插筋的长度大于所述上板筋和所述下板筋的间距;所述插筋与所述上板筋和所述下板筋通过绑扎固定为一平面框架;至少两个所述平面框架并行设置,通过箍筋绑扎固定为一立体框架结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插筋,缩减了建筑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构造柱插筋10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减少构造柱植筋量,缩减成本和提高质量,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时进行构造柱插筋施工。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7083804A,提供了一种墙体构造柱插筋施工方法,该方法用于在建筑工程墙体构造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定位钢板作为混凝土浇筑底模,在定位钢板的四个方位上均匀设置预埋构造柱插筋孔洞,预埋构造柱插筋由孔洞穿入,其底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下箍筋和上箍筋进行限位固定,在孔洞处预埋构造柱插筋限位挡筋,保证整体结构稳固,由上箍筋向下以定位钢板作为混凝土浇筑底模进行浇筑混凝土。采用本工法施工,避免了后植筋,节省了植筋施工成本,更能确保施工质量,实现绿色施工。
上述技术方案未能高效地解决构造柱插筋施工时费时费力,浪费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构造柱插筋结构,解决构造柱插筋施工时费时费力,浪费施工成本,并提高工程质量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插筋结构,设置在所述构造柱上的插筋;所述构造柱包括长度相同的一上板筋和一下板筋,所述上板筋设置在所述下板筋上侧,所述上板筋与所述下板筋具有间距,所述上板筋与所述下板筋平行设置,两者通过箍筋12连接;所述插筋至少设置两根,所述插筋分别与所述上板筋和所述下板筋垂直设置,所述插筋与下板筋接触的一端弯折为90度的弯钩,通过绑扎所述弯钩将所述插筋和所述下板筋固定,所述插筋与所述上板筋接触并通过绑扎固定,至少两根所述插筋通过所述箍筋绑扎固定;所述插筋的长度大于所述上板筋和所述下板筋的间距;所述插筋与所述上板筋和所述下板筋通过绑扎固定为一平面框架;至少两个所述平面框架并行设置,通过箍筋绑扎固定为一立体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构造柱为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各所述平面框架中,首平面框架和尾平面框架的间距为所述构造柱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筋与所述下板筋的间距为所述构造柱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板筋下侧设有将下板筋抬高的垫块,所述垫块的厚度大于所述箍筋的直径,以使得所述箍筋通过下板筋与地面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至少设置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构造柱插筋结构,通过设置插筋,缩减了建筑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倒T型平面框架,将至少两个倒T型平面框架固定为一倒T型立体框架结构,使得构造柱和插筋建造更加节约时间,安装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构造柱插筋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93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