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FID智能盲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9366.5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9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涛;潘杭超;孙露舰;吴佶翔;方昉;石杨;徐宜宜;何骥昊;徐飞达;宋佳裕;胡发源;叶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刘强 |
地址: | 31121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智能 盲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FID智能盲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凸出条纹样式的犹如盲人静态的眼睛,利用盲人的脚感作用和盲道砖的助感,方便盲人出行。
现有的人行道按功能可简单的划分为:路牙沿、附属设施功能带、盲道、人行道和退让线五个部分,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有关弱势群体的设计,目前为止只涉及到盲人使用的盲道,而在弱势群体中有一批人群不容忽视,那就是使用拐杖出行的人。通常,人行道的地砖都只为美观以及正常行走设计,在雨后、或是路面存在水渍的时候,会变得相当湿滑,难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支撑拐杖,这种情况下,对于使用拐杖出行的人就更加危险,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显得相当不人性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FID智能盲道系统,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RFID智能盲道系统,包括: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通过天线模块Ⅰ与天线模块Ⅱ进行信息交互,且所述天线模块Ⅱ将其将其接收的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单元进行处理后发送至单片机,然后通过音频输出装置进行音频输出,且所述RFID标签可通过一RFID辨识器进行识别,且所述RFID辨识器设于智能盲杖内部。
所述单片机通过一存储单元进行数据存储。
所述单片机通过一电源模块进行供电。
所述单片机包括芯片U1,且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PIC18F2520。
芯片U1的第二三引脚、第二四引脚、第二五引脚、第二六引脚、第二七引脚和第二八引脚分别连接芯片U4的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却、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
芯片U4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2。
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和第十六引脚分别连接芯片J1的第一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和第二引脚。
芯片U1的第十八引脚和第十七引脚分别连接芯片U3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
芯片U3的第三引脚分别通过运放器U2A和运放器U2B连接芯片U1的第十八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辅助盲人出行,提高他们出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内置的道路信息可以通过识别器,将芯片信息读取出来,以语音的形式告诉给盲人,为此配套开发了智能盲杖,盲杖可以读取道路芯片信息,将GPS定位功能,SOS求救功能和通讯功能集于一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是图1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盲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图5B、图5C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封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4所示,一种RFID智能盲道系统,包括:RFID标签11,所述RFID标签11通过天线模块Ⅰ12与天线模块Ⅱ21进行信息交互,且所述天线模块Ⅱ21将其将其接收的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单元22进行处理后发送至单片机23,然后通过音频输出装置26进行音频输出,且所述RFID标签11可通过一RFID辨识器进行识别,且所述RFID辨识器设于智能盲杖内部。所述单片机通过一存储单元24进行数据存储。所述单片机通过一电源模块25进行供电。
如图2所示,所述单片机包括芯片U1,且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PIC18F2520。芯片U1的第二三引脚、第二四引脚、第二五引脚、第二六引脚、第二七引脚和第二八引脚分别连接芯片U4的第四引脚、第六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却、第十三引脚和第十四引脚。芯片U4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2。芯片U1的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分别连接芯片J1的第一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五引脚、第七引脚和第二引脚。芯片U1的第十八引脚和第十七引脚分别连接芯片U3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芯片U3的第三引脚分别通过运放器U2A和运放器U2B连接芯片U1的第十八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9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日光温室土壤调理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板结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