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跨度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9940.7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3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梁 承力柱 支撑梁 二层 基坑支护结构 基坑边坡 大跨度 压顶梁 腰梁 本实用新型 顶部设置 二层结构 钢格构柱 基坑支护 交接部位 中心设置 钢锚索 斜撑梁 顶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在基坑支护结构中心设置钢承力柱,基坑支护采用二层结构,一层环形梁与钢承力柱之间设置一层支撑梁,一层环形梁与一层支撑梁交接部位设置钢格构柱,基坑边坡顶部设置压顶梁,压顶梁与一层环形梁之间设置斜撑梁,二层环形梁与钢承力柱之间设置二层支撑梁,基坑边坡中部设置腰梁,二层环形梁与腰梁之间设置二层支撑梁;钢承力柱高出一层环形梁顶面1.5~1.8m,钢承力柱与一层环形梁之间设置钢锚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跨度基坑支护结构,适用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大跨度基坑支护施工时由于支撑梁跨度很大,支撑梁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果将支撑梁截面变大会很不经济,如果采用普通支撑梁,支撑梁在巨大的轴力作用下可能会出现破坏。为了减少支撑梁的轴力和弯矩,往往在支撑梁下面设置钢格构柱作为支撑点,由于软土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塑性流动,钢格构柱很难在软土定位准确,施工难度很大。而且钢格构柱还要锚入土层,钢格构柱长度会较长,成本相对较高。此外钢格构柱的存在对土方开挖也会有所影响。如何解决基坑施工时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操作方便是工程人员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大跨度基坑支护结构,解决传统基坑支护安全性能不好和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利用环形梁受力比较合理的特征,在基坑支护结构中采用环形梁作为传力结构,并在基坑支护结构中尽可能减少钢格构柱的用量,一方面通过空间桁架结构将部分竖向力转移到钢承力柱,另外通过钢锚索将竖向力传递给钢承力柱。
本实用新型在基坑支护结构中心设置钢承力柱,基坑支护采用二层结构,一层环形梁直径为14~24m,一层环形梁高度为600~650mm,宽度为300mm,一层环形梁与钢承力柱之间设置一层支撑梁,一层支撑梁高度为600~650mm,宽度为300mm,一层环形梁与一层支撑梁交接部位设置钢格构柱,基坑边坡顶部设置压顶梁,压顶梁高度为 600~650mm,宽度为300mm,压顶梁与一层环形梁之间设置一层支撑梁,压顶梁与一层环形梁之间设置斜撑梁,斜撑梁一端设置在一层环形梁1/4圆弧沿圆弧方向的1/3或2/3处,斜撑梁另一端设置在压顶梁沿长度方向1/4处,斜撑梁高度为600~650mm,宽度为300mm;二层环形梁直径为24~36m,二层环形梁高度为500~550mm,宽度为300mm,二层环形梁比一层环形梁高度高是因为在二层土层开挖后一层环形梁承载力要大于一层环形梁。二层环形梁与钢承力柱之间设置二层支撑梁,二层支撑梁高度为500~550mm,宽度为300mm,二层环形梁与二层支撑梁交接部位未设置钢格构柱,二层环形梁与二层支撑梁交接部位未设置钢格构柱既可以方便挖土施工又可以节约造价,基坑边坡中部设置腰梁,腰梁顶标高与腰梁顶标高一致,腰梁高度为500~550mm,宽度为300mm,二层环形梁与腰梁之间设置二层支撑梁。钢承力柱高出一层环形梁顶面1.5~1.8m,钢承力柱与一层环形梁之间设置钢锚索,钢锚索与一层环形梁拉结点沿一层环形梁圆弧均匀分布。钢承力柱伸入地下室底板以下土层以保持锚固长度,钢承力柱底端离地下室底板距离为钢承力柱顶端离地下室底板距离的 1.5~1.7倍。
钢承力柱采用厚度为15~18mm的钢管,钢管内每隔0.5~0.7m设置钢板进行加强,在钢承力柱与一层支撑梁或二层支撑梁交接部位留置方形预留孔,方形预留孔深度为100~120mm,宽度和长度与一层支撑梁或二层支撑梁相同,方形预留孔底部和顶部均设置钢隔板,钢承力柱的方形预留孔外面设置临时钢覆板;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一层支撑梁或二层支撑梁的钢筋伸入方形预留孔后与钢隔板进行焊接,方形预留孔内设置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安全性能好,施工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层支护结构示意图,图2为二层支护结构示意图,图3 为支护结构立面示意图。
1、钢承力柱,2、钢锚索,3、一层环形梁,4、钢格构柱,5、一层支撑梁,6、压顶梁,7、斜撑梁,8、二层环形梁,9、二层支撑梁,10、腰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未经叶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799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刮板式落料斗的自动摊铺机系统
- 下一篇:岩土工程安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