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热式植物油混合均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84787.7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7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国;翁庆水;苏绍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格兰尼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宝路***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油 混合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细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热式植物油混合均质设备。
背景技术
植物油工业中,以压榨法、浸出法制取得到的未经精炼的植物油脂,称为植物原油(毛油),包括大豆油,葵花籽油,棕榈油和椰子油等,用于进一步加工精炼。植物原油不同批次产品成分会有细微差别,且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长时间静置会造成原油的分层,不利于后期的精细化加工。因此,原油在进入加工阶段前需要进行混合均质,现有的混合均质方法是将不同批次的多罐原油倒入一个很大的容器中,容器内设置搅拌器和加热器,缓慢搅拌混合,因油量大(一桶原油30吨,多桶混合,一般达到200吨以上),为确保搅拌均匀,需要4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混合,且为使油脂不会冷却凝固,搅拌过程中还需要加热,能量消耗大,这种混合设备体积大,清洗维护难,难以保证实时的生产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热式植物油混合均质设备,减小设备的体积,缩短混合时间,边混合边供油,并利用混合过程中的摩擦力提供热量,无需外加热源,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热式植物油混合均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桶、抽吸设备、电机、内筒以及外筒,所述抽吸设备包括抽吸泵、抽吸管和出油管,所述抽吸泵安装在储油桶的桶盖上方,所述抽吸管设置在抽吸泵的下方,插入储油桶内,管口直达桶底,但不与桶底相接触,所述抽吸泵的侧面设置有出油管,连接所述外筒;
所述内筒和外筒是水平放置的圆柱体,所述内筒放置在外筒内,一侧封闭、一侧开口,封闭端的外侧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内筒的外壁设有橡胶垫圈,所述橡胶垫圈带有凹槽,所述内筒以中轴为界的一半壁面上开有小孔;
所述外筒是左右均开口的圆筒,与所述内筒外壁的橡胶垫圈的最外圈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所述外筒的上壁面设有进油口,与所述出油管相连接,所述外筒与内筒封闭端同侧一侧开口设有左端盖,中间开有通孔供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左端盖与输出轴之间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外筒的右侧开口端设有右端盖,所述右端盖嵌入到内筒的开口端内,与内筒转动密封连接,所述右端盖上开有出油口,连接下级加工设备,所述外筒的下半部分内壁上设有支座,所述支座的一端固定在外筒的内壁上,另一端上装有滚珠轴承嵌入到所述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抽吸管的侧壁从上至下设有许多小孔。
优选的,所述内筒封闭端外侧面设有连接支架与所述电机输出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右端盖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外筒下壁面开有回油口,设置在最低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使植物油在短时间内混合均匀,同时依靠自身摩擦力加热,去掉外部热源,并将混合均质的设备大大缩小,实现实时混合实时供油,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油桶、2-抽吸设备、3-电机、4-内筒、5-外筒、21-抽吸泵、22-抽吸管、23-出油管、41-橡胶垫圈、42-凹槽、43-连接支架、51-进油口、52-左端盖、53-右端盖、54-出油口、55-回油口、56-支座、57-滚珠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包括储油桶1、抽吸设备2、电机3、内筒4以及外筒5。
储油桶1是植物原油的盛装容器,一般一桶为30吨,工作时,将储油桶1放置在外筒5的周围,方便原油的抽取。
抽吸设备2包括抽吸泵21、抽吸管22和出油管23,抽吸泵21安装在储油桶1的桶盖上方,储油桶1的桶盖设置为小口径的,抽吸管22设置在抽吸泵21的下方,插入储油桶1内,管口直达桶底,但不与桶底相接触。所述抽吸管22的侧壁从上至下设有许多小孔,可确保植物原油静置分层后,各层油质的油都能被抽取到,确保后期混合均质的品质。抽吸泵21的侧面设置有出油管23,与外筒5连接。
均质混合设备是由电机3、内筒4和外筒5组成的,内筒4和外筒5是水平放置的圆柱体,内筒4放置在外筒5内,一侧封闭、一侧开口,封闭端的外侧连接电机3的输出轴,设有连接支架43与输出轴相连。内筒4的外壁设有橡胶垫圈41,橡胶垫圈41带有凹槽42。内筒4以中轴为界的一半壁面上开有小孔,供植物油进入内筒4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格兰尼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格兰尼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847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