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89272.6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3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2 | 分类号: | C22B7/02;C22B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程捷;杨慧娟 |
地址: | 3506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灰 出料端 含碳除尘灰 回用系统 筛分机构 大粒度 回转窑 小粒度 料仓 连通 本实用新型 红土镍矿 环境效益 内部资源 直接还原 输送机 风管 球团 窑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其包括料仓、筛分机构和回转窑,所述筛分机构设置于料仓下方,所述筛分机构包括大粒度除尘灰出料端以及小粒度除尘灰出料端,所述大粒度除尘灰的出料端与球团输送机连通,小粒度除尘灰出料端经由风管与回转窑的窑头连通。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实现了除尘灰内部资源化处理,尤其给红土镍矿直接还原工艺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钢铁生产由原料(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多道工序组成,由此会产生占钢产量5%~10%的各种除尘灰,包括烧结除尘灰、焦化除尘灰、高炉除尘灰及尘泥、转炉除尘灰、电炉除尘灰、轧钢皮及尘泥等。这些除尘灰含碳含铁,是宝贵的二次资源,如红土镍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除尘灰中碳含量15~5%,镍含量1.1~1.8%,铁的含量高达15~24%。然而由于成分复杂、粒度变化及水分波动大等原因,使得除尘灰的利用较为困难。红土镍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除尘灰目前都采用集中造球或者与原料混合,但是由于除尘灰粒度较小,且经过高温烧结过程,表面疏水性强,很难制粒,进入混合机后很难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不但使小球团烧结工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配料造球中除尘灰需要转运多次,会引起二次扬尘,对工作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该回用方式人工、水、电成本高,加工费用每月增加50万,经济性不是非常理想。有鉴于此,如何让除尘灰得到科学合理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为环保的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其包括料仓、筛分机构和回转窑,所述筛分机构设置于料仓下方,所述筛分机构包括大粒度除尘灰出料端以及小粒度除尘灰出料端,所述大粒度除尘灰的出料端与球团输送机连通,小粒度除尘灰出料端经由风管与回转窑的窑头连通。
优选地,所述风管为窑头助燃风机风管。
优选地,其还包括用于承接大粒度除尘灰的第一灰仓以及用于承接小粒度除尘灰第二灰仓,所述第一灰仓位于筛分机构的大粒度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一灰仓的出料端通向球团输送机;所述第二灰仓位于筛分机构的小粒度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二灰仓的出料端与一仓泵连通,一空气压缩机与仓泵管道连接,所述仓泵与风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灰仓的出料端与球团输送机之间安装有一定量给料机。通过定量给料,保证球团与含碳除尘灰混合均匀。
优选地,所述料仓为保温料仓。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其通过筛分机构对不同粒度的除尘灰进行筛分,并将筛分后的除尘灰分别送至球团输送机以及窑头助燃风机风管,实现对含碳除尘灰的充分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含碳除尘灰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其包括料仓1、筛分机构2、用于承接大粒度除尘灰的第一灰仓3、用于承接小粒度除尘灰第二灰仓4以及回转窑10,所述筛分机构2设置于料仓1底部,所述第一灰仓3位于筛分机构2的大粒度出料端21下方,所述第二灰仓4位于筛分机构2的小粒度出料端22下方,所述第一灰仓3的出料端31通向球团输送机20,所述第一灰仓3的出料端31与球团输送机20之间安装有一定量给料机5,所述第二灰仓4的出料端41与一仓泵6连通,一空气压缩机7与所述仓泵6管道连接,所述仓泵6与窑头助燃风机风管30连通。
实施例所述含碳除尘灰回用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将回转窑含碳除尘灰收集到所述料仓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89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