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变片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0868.8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3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滕海杰;成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变 压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力测试领域,特别是一种应变片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运动以及电机、土木建筑、化学、医学等领域,测试构件的安全性和强度一般是通过应变片来实现的。应变片以电子信号的形式,来检测施加外力时产生的微小机械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就能得出构件所产生的应力。
现有技术在进行应力测试的时候,通常需要人工手动按压应变片,使之与被测物相贴合,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人工长时间按压不便以及按压力度不均匀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应变片压紧装置,能够解决手动长时间按压不便、按压面积无法覆盖整个应变片以及按压力度不均匀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应变片粘贴不牢固,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变片压紧装置,用以解决人工长时间按压不便、按压面积无法覆盖整个应变片以及按压力度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变片压紧装置,包括龙门式固定底座、导向杆、弹簧和橡胶块。
所述龙门式固定底座包括具有相同高度的、且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以及与第一支撑脚的顶端和第二支撑脚的顶端分别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中间位置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能在所述通孔中上下移动。
所述导向杆的底端与所述橡胶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且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橡胶块之间;所述弹簧在自然状态下时,所述橡胶块的底端到所述连接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底端到所述连接部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均为磁性部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均为圆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橡胶块为圆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橡胶块的直径大于所述弹簧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应变片压紧装置还包括被测金属件和应变片。
其中,所述龙门式固定底座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分别吸附在被测金属件的表面;所述应变片夹设于所述橡胶块与被测金属件之间,且所述应变片与所述橡胶块、被测金属件均为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应变片与被测金属件之间涂覆有粘合剂,所述应变片通过粘合剂粘连在被测金属件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变片压紧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为磁性部件,可以直接吸附在被测金属件的表面,并且所述弹簧在自然状态下时,所述橡胶块的底端到所述连接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底端到所述连接部的距离,可以解决人工按压不变的问题;所述应变片夹设于所述橡胶块与被测金属件之间,且所述应变片与所述橡胶块、被测金属件均为面接触,可以解决手动按压面积不能覆盖整个应变片以及按压力度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变片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其中图中:
1-被测金属件,2-龙门式固定底座,3-导向杆,4-弹簧,5-橡胶块,6-应变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变片压紧装置,请参照图1,该应变片压紧装置包括:
龙门式固定底座2、导向杆3、弹簧4以及橡胶块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0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压力表表壳
- 下一篇:一种系留气球应力应变在线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