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吸取噬菌斑的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1581.7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6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丁良;肖逍;许文建;丛郁;徐旭凌;赵伟;费文斌;周思翔;王卫斌;马克·恩格尔;沈婵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吉乐科(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吸取 噬菌斑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取噬菌斑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筒,所述注射器筒一端的圆心处设置有孔头,且注射器筒另一端圆周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注射手柄,所述注射器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圆心处设置有向注射手柄的一端延伸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注射推手;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对比于实用新型用于吸取噬菌斑的移液枪头更加的方便快捷,移液枪头在吸取噬菌斑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力度,如若力度过小,噬菌斑可能会粘连在平板上,不易吸取;如若力度过大,则噬菌斑可能会被吸入移液枪中,从而使移液枪受到污染,造成损失;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不用刻意控制力度,可以更加快捷安全完整的吸取噬菌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器材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吸取噬菌斑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噬菌体是一类可以侵染细菌的病毒,在土壤和水体中大量存在,通过侵染土壤和水体中的细菌使其数量下降,在实验室中分离纯化噬菌体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此方法需要将噬菌体挑出。
目前,常规的方法使用手术刀或者牙签将噬菌斑挑出,实验操作过程中容易带入宿主菌,而且,用手术刀或牙签挑取的噬菌斑不完整,容易出现噬菌斑碎裂的情况导致无法挑取,并且操作费时费力,还容易带入杂菌,对实验的进展产生诸多不利。
专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注射器的改进,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982304U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色谱纯化系统的自动上样和少量多次上样的无菌上样器。中国专利文献CN205569441U公开了一种可以自动进针控制进针深度和定量进药的自动注射器。而且关于吸取噬菌斑的实验器材也有专利文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182758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吸取噬菌斑的移液枪头。但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吸取噬菌斑的注射器目前还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吸取噬菌斑的注射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吸取噬菌斑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筒,所述注射器筒一端的圆心处设置有孔头,且注射器筒另一端圆周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注射手柄,所述注射器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圆心处设置有向注射手柄的一端延伸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注射推手。
优选的,所述注射器筒的长度为40mm,所述活塞杆的总长度为60mm。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暴露在注射器筒外部的长度为20mm。
优选的,所述孔头的长度为10mm,且孔头最底端的内径有1mm、2mm、3mm和4mm四种规格。
优选的,所述孔头与注射器筒一体注塑成型,且孔头为圆锥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注射器筒的圆周上设置有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污染,可以快速、安全的挑取噬菌斑。
2、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对比于实用新型用于吸取噬菌斑的移液枪头更加的方便快捷,移液枪头在吸取噬菌斑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力度,如若力度过小,噬菌斑可能会粘连在平板上,不易吸取;如若力度过大,则噬菌斑可能会被吸入移液枪中,从而使移液枪受到污染,造成损失;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不用刻意控制力度,可以更加快捷安全完整的吸取噬菌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刻度线;2、活塞;3、孔头;4、注射器筒;5、活塞杆;6、注射手柄;7、注射推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吉乐科(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菲吉乐科(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1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