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管路衔接处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1813.9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9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L3/01 | 分类号: | F16L3/01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0003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底盘 横托 锅炉管路 衔接处 支撑架 人力物力财力 临时固定 副支架 工作点 可重复 主支架 承托 托住 卸下 | ||
锅炉管路衔接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移动底盘(1)、主支架(2)、副支架(3)和使用时在底部托住管路的横托(10);该装置利用移动底盘行走至指定位置,然后临时固定,之后通过横托对管路进行承托,使用结束后,卸下横托,然后推走移动底盘至下一个工作点,其操作简洁,可重复使用,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管路衔接处支撑架。
背景技术
锅炉管路有一部分是裸露在外面的,而且这些管路有些直径很大,这样在两根管路的衔接处进行连接时或者维修时,就需要将两段管路进行承托,然后连接或者维修,目前的承托一般都是人工现场搭架的方式或者吊车吊着进行承托,这两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影响施工进度,同时,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无形中也会增加很多成本,且现场搭的架子不能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管路衔接处支撑架,其目的是解决以往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
锅炉管路衔接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移动底盘(1)、主支架(2)、副支架(3)和使用时在底部托住管路的横托(10);在移动底盘(1)上设置有四个等腰三角形转块,即两个前三角转块(4)和两个后三角转块(5),四个等腰三角形转块分设于移动底盘(1)的两侧,两个前三角转块(4)相对于移动底盘(1)前进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方向)左右对称,两个后三角转块(5)也相对于移动底盘(1)前进方向左右对称,四个等腰三角形转块的顶角位置套在移动底盘(1)两侧的横轴(6)上且能绕该横轴(6)旋转,前三角转块(4)和后三角转块(5)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三角形转块的顶角所对的边上设置有与该边方向一致的限位滑槽(7);
主支架(2)的下部设置有限位柱(8),限位柱(8)伸进前三角转块(4)的限位滑槽(7)内且能沿该限位滑槽(7)移动,当主支架(2)向后(即与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经过限位滑槽(7)中点以后前三角转块(4)在下压力的作用下向后旋转(即图1中的顺时针反向),直至主支架(2)抵住地面限制移动底盘(1)底部的滚轮(9)的移动;当主支架(2)向上并向前移动时,前三角转块(4)向前旋转,当限位柱(8)到达限位滑槽(7)前端时,前三角转块(4)旋转锁止,此时,与前三角转块(4)顶角对应的边的上表面呈与移动底盘(1)的表面平行的状态,此时,主支架(2)的底端的位置高于滚轮(9);以便不妨碍滚轮(9)转动;
主支架(2)上部设置有竖向滑孔,横托(10)的一端伸进该竖向滑孔内且能沿该竖向滑孔做上下的移动,横托(10)与主支架(2)呈直角夹角,横托(10)的上端连接有提拉弹簧(11),提拉弹簧(11)的上端连接竖向滑孔的上端的内壁,提拉弹簧(11)的下端连接横托(10),且始终保持将横托(10)向上提拉的力;
副支架(3)的下部也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伸进后三角转块(5)的限位滑槽内且能沿该限位滑槽移动,当副支架(3)向前(即与前进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经过限位滑槽(7)中点以后后三角转块(5)在下压力的作用下向前旋转(即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直至副支架(3)抵住地面限制移动底盘(1)底部的滚轮(9)的移动;当副支架(3)向上并向后移动时,后三角转块(5)向后旋转,当限位柱(8)到达后三角转块(5)的限位滑槽(7)后端时,后三角转块(5)旋转锁止,此时,与后三角转块(5)顶角对应的边的上表面呈与移动底盘(1)的表面平行的状态,此时,副支架(3)的底端的位置高于滚轮(9);以便不妨碍滚轮(9)转动;
副支架(3)的上端设置有加固横托(12),加固横托(12)与副支架(3)垂直设置,当副支架(3)下落至底端顶触地面时,加固横托(12)伸至横托(10)底部对横托(10)承托。
当主支架(2)抵住地面时,限位柱(8)与限位滑槽(7)后端仍留有调整距离。以便遇到不平整地面时,主支架(2)底部可以下探的更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1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风管安装夹
- 下一篇:一种小型化的短距离混凝土输送装置